文/阿怡
教练课程所带给我收获和感触、认知自身盲点以及解决,针对这两点,我来进行以下的总结:
一、我的课程收获及感触
day 1
1、明确自身生命计划
生命计划其实强调的是,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方向。在逐渐明确生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加清晰自己的方向,也就帮助我们省却不必要的工作,做到有效运用时间,从而得到阶段性成长。
2、教练技术是什么
教练技术,最差的效果就是一门科学的管理技术,最好的效果是一门关于自身人生的修炼。形象来说,教练是一把镜子、一个指南针和一包催化剂。
3、教练和顾问的区别
教练的着力点是通过教练四项核心能力,引导对方去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或是激发对方做一件事的意愿度,又或是让对方发挥自己的潜能。而顾问,是针对对方已经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意愿度已经很高了,却不知道具体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去给对方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上的帮助。
【感触】
以前总想当别人的顾问,现在明白要当的应该是教练。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我所认为的好建议,很可能并非是别人真正想要的。别人想要的应该是由自己内心所想的,只不过自己还没有深挖出来,于是,就需要我们以教练的思维和模式,去帮他发现个人存在的障碍和限制因素,从而找到内心想要的那个方法,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掘自己潜能。
帮助对方理清目标、排除障碍,这样,才能让对方真正获得所需,所需内心的那个答案,这是自己思考出来的,是自己所真正认同的。当然,经过这样反复“教练他人”的过程,我们才更大可能知道,怎么教练好自己。
day 2
1、教练所需的核心能力一:聆听能力
教练去聆听,实际上就是提供给被教练者照镜子的服务。因此,教练的聆听应该是以被教练者为中心去听的。
2、聆听的有效技巧:3R
1R:接受到对方的信息(不打断,完整听完对方想说)
2R:反映对方状态(有反馈,尊重对方)
3R:复述对方的信息(让对方确认你是在认真听)
3、聆听的三个方向:动机、情绪、假设
动机:要听对方说这些话背后的出发点/动机是什么
情绪:对方的情绪怎么样
假设:对方信念层面表达的是什么
【感触】
1、我好像是听,而不是聆听。因为我并没有做到有方向/目地去听,而是全部都听。(并不清楚听与聆听的区别)
2、我缺乏聆听的两个方向-动机和假设。我没有去深思对方跟我说的这番话目地是要干嘛?我没有去思考对方所传达给我的信念是什么,之后想怎么做?
day 3
1、教练所需的核心能力二:区分能力
教练对被教练者的信念和目标方向进行区分,看两者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就不需要引导区分和去教练,只需作为观众,给予支持鼓励即可;如果不一致,那就要正确引导被教练者,引导去区分。
2、作为教练,有四种区分形式(推荐用A、D形式)
A、以发问形式(这些目地是你想要的还是对方想要的?)
B、直接指出(这些只是你想要的不是你女儿想要的)
C、通过回应(你说自己付出很多,其实很自私)
D、通过比喻(你就好像拼命填鸭的鸭农,为得卖个好价钱)
【感触】
首先,教练之“区分能力”对我日后当上007班长,解决班级问题是有很大用处的。
其次,我明白什么时候需要对“被教练者”做区分引导,什么时候只需要作为一个观众进行鼓励支持--这取决于被教练者所追求的信念是否与其目标一致时。
最后,我最大的收获是,能够意识到,要用“教练”身份,去区分出“被教练者”的事实和他的假设演绎,然后从其中找到对方真正的目标以及渴望。接着,再通过对方的行为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推断这样的后果和他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以此作为切入点,用“问题式”对被教练者进行引导。
区分能力,无论是在之后的生活中或者工作中,都应该要具备的能力。
day4
1、教练所需的核心能力三:发问能力
教练发问,能够让聆听更有方向更有效(复述之后,再问个问题);
教练发问,帮助教练认识对方的逻辑关系,做到更有效的区分;
教练发问,引导客户去反思和醒觉
2、教练发问时应注意
①慎用封闭式发问,多用开放式发问。激发可能性和获取更多的信息
②慎用“为什么?”,多用“什么原因呢?”
③精简
④每次问一条问题,并且发问相关联的问题
⑤问完后停止说话
⑥留意对方的反应
3、发问好问题的方向
①针对过去的结果(从过去学到什么?从过去放下什么?)
为过去,去学习,说再见
②针对人生的目标(奔目标的目的,就是寻找可能性)
为人生,找目标
4、发问技巧--上堆下切法
上堆:可以看到动机的更高层面
平行:还有其他可能,拓宽选择的可能性
下切:逐渐剥离今天的疑问
5、上堆下切法的用途
上堆的用途:取得与被教练者的共鸣。例如,“其实,你这样都是想他好,对吗”
平行的用途:与所说过的处于同一面的其他可能,以便可以达到同一目标。例如,“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达到刚才所说的吗?”
下切的用途:往深去了解。“那这么多方式,你会觉得哪一个方式更好呢?”
【感触】
一方面,我明白发问的前提应该是认真聆听、找到对方的目标愿景。否则,当聆听这一关卡没做好,发问的方向就错了。
另一方面,我了解到,发问需要精简,并且一次只问一个问题,不要着急。当然,在做出发问动作时,我有时还要做到的一点是,大概重复对方所说,并且最好帮助对方找到内心的渴望愿景,而不是停留在事情表面。
day5
1、教练所需的核心能力四:回应能力
教练去回应,其实就是在贡献和反馈自己的体验,焦点是在对方身上的。回应的是当下我们的感受,对错和我无关。
2、回应的作用
首先,能够解决对方的盲点
其次,能够反映现状,让对方清晰目前的位置
再次,让对方认识需要学习及完善的地方
最后,反馈区分的一种形式
3、回应的技巧
①说出现状:复述信息不对称的点,让对方意识到自己不知道的部分
②引用比喻类比
③写当下的真实感受,当然这个要先觉察自己
【感触】
结合今天所学,我发现自己平时几乎没运用过回应。
平时,我更多的是把焦点放回了自己身上或者把问题更多归于自己。
更多的是“我觉得你对我有所埋怨”、“听得出来,你生我气了”
学完今晚的回应能力课程后,我明白,“回应”的焦点应仍在对方身上,而且自己当下要沉着镇定,再利用一下的常用话语去解决。
day6
1、教练的四项能力和四个步骤是用在一起的
四项能力包括聆听、区分、发问、回应。这四项能力是可以在做教练时,可混合使用且没有固定顺序,当然有些也不一定要用到,要看被教练者当时的情况和反映而定。但四个步骤,包括理清目标、反映真相、心态迁善、行动计划,这是需要每个都做,而且是按照固定顺序去完成的。
2、厘清目标和反映真相是什么
厘清目标,是指清楚客户想做到什么,基于什么原因去做的。
反映真相,令客户去发现自身妨碍目标实现的盲点
3、教练如何反映真相
①被教练者的言行是否一致?
②被教练者的行动与结果是否匹配?
③被教练者的信念与目标是否相左
④被教练者的“看法”和其他人的“看法”的差距
注意:始终都是围绕 成果-体验-目标 这个三角进行的
day7
1、心态迁善是什么
令客户在心态信念上产生正面、积极且相关的调适,而不是再对方伤口撒盐或踹上两脚。怎么迁善--所有的迁善,都是基于自己的目标去迁的。
2、迁善是调解,而不是压制。
【感触】
以前更多的是埋怨外界,现在明白要更多改变自己。
改变别人难上难,改变自己最简单--迁善能力的提升。这种迁善不仅仅停留在事情上,还要放在情绪上。
但是,不能够是百分之百都只向内转化和改善,做到“更多”就足够了。因为,有的时候也需向外的。过于追求向内转化改善,随着时间拉长,很容易变为自我否认,以及自我情绪压制。
day8
1、激情:一个人有激情、持续去创造,是需要有一个愿景来支撑的。简单来说,激情背后实际上是自我价值,也就是愿景/初心
2、承诺:承诺的底层是设定目标后的自律。做到承诺,首先就要有设定目标这一步,做到自律,并且还要真正做到聚焦
3、负责任:负责任是无分别心,背后是制定策略
day9
1、欣赏:欣赏是一种能力,能不能体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接纳。而且欣赏背后是资源整合。
2、付出:付出的背后是贯彻执行
3、信任:信任是能做到有效授权
day10
1、共赢:具备共赢能力的人,是需要有大格局,起码不要去算计他人。其次,具备共赢能力的人,需要有共创思维,事情做的好不要觉得全是自己的功劳,事情搞砸了不要只把错怪在别人身上(即自利性偏差)。最后,具备共赢能力的人,是会先站在别人角度看问题,具备同理心。
2、感召:感召能力,可以用个人影响力来形容。个人影响力,这是需要去持续积累的,并且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发光,有能量的。
3、可能性:可能性多与少,跟自己固地自封的程度很有关联。一方面,我们在跟别人学习的时候,应该要带着空杯状态,去吸取去专注,不被以前所学的知识所限制,从而去反抗现在所学。另一方面,勇敢突破自己,敢于面对新领域新挑战,自己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可能性还有很多。
二、认知的盲点,以及针对盲点的解决
1、对于转行定位的方向,是模糊的。
盲点:来班训营之前,我其实在是否进入教育行业还是大健康行业纠结,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去确定。也询问了好些前辈,学了职业选择的培训课程,但是好像越学越多,方向就更是确定不了。
解决:学完了教练课程,我其实现在也被两家企业发放了offer,一家是教育行业的大企业,另一家是大健康行业的大企业。其实,也看到了,我并没有明确到哪个行业,也是明确了符合我个人能力的岗位,都是做讲师培训师类的。之所以,没再去纠结进入哪个行业,是因为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个人愿景:只想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把自己所学讲给他人听就好了,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所以,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2、对于“教练”的存在目的,是存在困惑的
解决: 通过课程的学习,明白了教练技术--最差的效果就是一门科学的管理技术,最好的效果是一门关于自身人生的修炼。形象来说,教练是一把镜子、一个指南针和一包催化剂。
以前总想当别人的顾问,现在明白要当的应该是教练。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我所认为的好建议,很可能并非是别人真正想要的。别人想要的应该是由自己内心所想的,只不过自己还没有深挖出来,于是,就需要我们以教练的思维和模式,去帮他发现个人存在的障碍和限制因素,从而找到内心想要的那个方法,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掘自己潜能。
帮助对方理清目标、排除障碍,这样,才能让对方真正获得所需,所需内心的那个答案,这是自己思考出来的,是自己所真正认同的。当然,经过这样反复“教练他人”的过程,我们才更大可能知道,怎么教练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