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几乎举大唐全国之力,为什么却没有打赢?

    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李世民决定亲征高句丽,出征大军分为海、陆两路。海上由张亮率领约有四万多人,陆上有李世绩和李道宗率领约有六万多人,加上李世民亲自率领的部队总共约15万元。

    有人就说了这一点儿够干嘛的呀?掏鸟蛋还差不多,人家可是本土作战呢,你这不是找死吗?还别说,懂兵法的人都说兵在精不在多,只要指挥得当不见得就打不过呀,当年这隋炀帝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哪次不是吃大亏,还动摇了国本,整出一个身死国灭,真是赔大了。李世民比杨广精明太多了。就带这么点人,胜了可以一举解决辽东问题,败了也不至于动摇国家的根基。

    战争刚一开始,唐朝军队那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很快就拔下了好几个重要城市,比如说盖牟城,辽东城。这俩城市总共俘获了几十万石的粮食,一下子就解决了后勤问题。辽东离中原那么远,运粮食过去,那时费了大劲了,这次不一样了,吃别人的粮食,让别人饿着去吧!

    咱们不是兵在精不在多吗,这攻打辽东城就体现出来了。围攻辽东城的唐军只有六万,你要想把城池给围起来,这点兵力已经逐渐见肘了,谁知围城战刚刚开始,人家的援兵就来了,多少人呢?四万,咋办呢?也得坚决顶住。于是,李道宗就率领着4000人前去打援。4000对四万,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没事儿,李世绩的大军在后面给人戳着呢!别想那么多,冲吧!很快,双方就厮杀到了一起,李道宗毕竟是老将,登高一看,好家伙高句丽的部队已经被冲乱了,别看人多指挥有点失灵了,那行,咱就打他的指挥部,说干就干,李道宗亲自率领几十个骑兵直接冲向了高句丽的指挥台,这高句丽整个战阵顿时更加混乱。此时,李世绩率领援军杀到,高句丽的军队,再也支撑不住,瞬间大败逃走。经过几场大战,很快,李世民就率领大军抵达了安市城,平壤已经在向他招手了,这座城市事关高句丽的生死存亡。

因为在辽东的重镇,这时候已经全部失陷了,如果安市城再被唐军攻破,那么平壤就再无险可守了,唐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抵平壤城下。于是,这泉盖苏文就派高延寿率领15万大军前来增援。看来他也意识到了这个安市城的重要性,这15万大军是啥概念?基本上算是高句丽的全部家当。李世民那也不傻呀,面对兵力对比,这毫无胜算,于是就发挥了忽悠的传统功夫。就派人对高延寿就说了,你们的泉盖苏文实在不像话,杀了国王,还虐待臣民。我们是来问罪的,虽然取了你们几座城池,那只是小意思,只要你们以后还奉我当老大,继续上贡,我这就回去把攻取的城池还给你们。

也不知道这个高延寿是不是个蠢萌的货色,居然一脸天真的相信了,很快就放松了警惕,李世民抓住战机,赶紧做出部署,命李世绩率领15000人负责抢占制高点,长孙无忌率领15000人,负责切断高句丽军队的后路,李世民本人则率领其余的军队,坐镇帅帐,指挥着各个军队,各路部队以扬尘为好,什么叫扬尘呢?也就是说,在马屁股上绑个树枝。来回跑,这一下子灰尘就飞起来了。这信号一起,三路大军突然发动攻击,高延寿还没反应过来,唐军已经杀来了,你想一下,高延寿手底下15万大军有几十里地长啊,仓促应战,你怎么指挥啊?于是高句丽军顿时打了被杀了两万多人。很快,很多人都做鸟兽散了,还有四万人左右,跟着高延寿躲进了深山。准备当一回野人再反击。此时,长孙无忌已经把他们的后路切断了,李世民的大军压上,把高延寿困在了荒山上。值得一提的是,冲锋陷阵的人里面有一个人叫做薛仁贵。这个人,这次战役,那是崭露头角。

    高句丽的军队很快就饿得扛不住了,高延寿率军投降,安市城顿时就成了一座孤城,胜利指日可待。可就是这个孤城成了李世民的伤心地,怎么回事?这里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还真不好打,这投降的高延寿建议绕过安市城,直取平壤。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不过也有风险,万一平壤那儿久攻不下,安市城里士兵出击来个两面夹击,那不是陷入险境了吗?毕竟李世民在军中,不能冒险,万一皇帝被别人俘虏了,那就不好看了,于是只能选择攻城,一转眼围攻了一个多月,这小城居然岿然不动。

    眼看就要进入严寒的冬天,再攻不下,恐怕就只能班师了。这时候名将李道宗想出一个好主意,什么呢?那就是堆一个比城墙还高的土山,居高临下攻击,肯定能行,说干就干。所有唐军用了两个月才堆起了一座土山,成败在此一举,可这个时候细节上出现了问题,咋回事呢?土山倒了一半,把安世城的城墙砸塌了一大段,按理说这个时候进攻是最好的时机,可是守卫土山的将领,不知道去哪儿浪了,留下一帮士兵手足无措,没人作出反应,很快高句丽用木栅栏堵住了倒塌的城墙,更加要命的是,高句丽的几百名士兵突然杀出,居然把土山的控制权给夺了,这次真的坏菜,辛辛苦苦,人都累傻了,造一个土山给人家了,高句丽占了土山之后赶紧在土山的周围挖上壕沟修建防御工事,唐军多次去夺都无济于事,李世民当然心有不甘了,于是就把守卫土山的将领给杀了,可是这管什么用。眼看着天都冷了,再不回去,一个个都得在这冻成冰棍儿!又听说啊,这北边的薛延拓部也在闹事,经常派兵骚扰河套地区!算了,命不好,就这样吧。

    撤军回来的路上,李世民非常的窝火,说要是魏征活着,我肯定不会打这场仗,一世英名,晚节不保,让高句丽给我糟践了。李世民征高句丽,就算告一段落了,以失败而告终,看来这细节真的决定成败了,一个小小的土山居然毁了一场战役。

 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几乎举大唐全国之力,为什么却没有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