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礼房

“礼房”一词,《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lǐ fáng,明清时知县衙门办理祭祀考试等事务的下属机关。”的意思。在鲁西南方言口语里的“礼房”是庄里人家办理红白事时,设置的收礼物、付支出、记账目的地方,是《汉语词典》给出的意思具体使用方式之一。

笔者小时候,在鲁西南农村老家时,我的一位堂爷爷(‘爷爷的叔伯兄弟’的方言表述)去世,我爷爷因为有文化,就坐在礼房,当礼房先生,负责礼房事务。我当时年龄较小,就跟着爷爷坐在礼房,在礼房里见到一些礼房事务的操作。如有一家亲戚来吊孝,就派一人过来到礼房送礼,一般会说“我是张庄的,叫什么什么名字,是去世老人的外甥,今上礼一道纸、一桌相糖、一架花圈、礼金20元。来了吊孝的男劳力(‘男的大人’的方言表述)4个、女的3个,小孩3个。”这时候,我爷爷摊开登记帐薄,竖着用毛笔依次登记,在亲朋姓名一栏写上姓名,在与主家关系一栏写上外甥,在来客人数一栏写上4男3女3小,在丧礼一栏写上礼金20元、纸一道、相糖一桌、花圈一架。随后,我爷爷让给他打下手的人给来人:外甥专用孝衣孝帽一套、一般孝帽6个、外甥媳妇用孝衣孝巾一套、一般掩脸布的(‘女吊唁者吊唁时遮盖眼脸的一块白布’)2块、香烟4盒、小孩子不给烟。待来人走后,我爷爷再写一张纸条,上写“张庄某姓”,让打下手的人用糨子贴到装礼物的篮子上,从一桌五个相糖中拿出四个,留一个相糖用烧纸包好放到篮子里,作为回礼。其他来上礼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记录、操作。

在礼房期间,有帮忙办事的人会跑来找礼房,说:“问事的(‘主持丧礼的人’的方言表述)让我去买两盒好点的烟给吹响器的(‘吹唢呐班子’的方言表述),让他们下力吹好点。”我爷爷说:“那管,你就买两个蓝金鹿吧,两盒烟八毛四分钱,我给你一块钱,记得把找回来的钱(‘剩下的钱’的方言表述)给我啊。”我爷爷一边给他一块钱,一边登记:支出一栏记上八毛四分钱,用途一栏写上给响器班香烟两盒。其他的支付都是类似的记账。待到快开席时,问事的人回跑到礼房问:“今每(‘今天’的方言表述)来了多少人?”我爷爷会翻开账本,统计一下说:“男嘞86个、女嘞32个、小孩14个,这有点冒桌(‘超出预计的酒席桌数’的方言表述)呀!”问事的说:“不咋、没多讲(‘不要紧’的方言表述),我让焗匠(‘厨师’的方言表述)盛菜的时候留点手,一盘的菜盛个八成满就行了,汤就多加几碗水就中啦。馍(‘馒头’的方言表述)得按人头、每人两个分,不能多给馍。你忙吧,我这就去安排去。”

丧事结束,到了晚上,问事的和礼房先生给主家汇报整个事情的收支情况,收多少,花了多少,还剩下多少,孝衣孝帽等孝服发出多少等等,事无巨细都说清楚,然后将账本交给主家就完事了。这时候主家会挽留主要办事人员,让焗匠将剩下的食物揍(‘做’的方言表述)一桌子饭菜,让大家吃喝。我作为小孩子,在礼房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就是给客回礼时,一个相糖有的只回半个相糖,那半个相糖我可以吃点。这也是我愿意跟爷爷进礼房的动力。

以上是一个丧事礼房一部分事务的介绍,其他还有写挽联、给花圈写孝联等事情本文就不再介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鲁西南方言杂谈-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