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练达》 审视社交

2019年5月12日参加拆书活动,拆读林特特的《练达》一书。

以前读书总爱一本书一字不差,从头读到尾,生怕错过一个字。如此读书,一本书读完往往需要花很多时间,遇到没那么有趣的,还需要很多的自制力。拆书家肖老师在活动热身中提到,其实读书没有必要全部读完,遇到困惑再去找书,找答案,有针对性的读,效果是最好的。

我们的朋友往往是一些长期共同活动,共同经历,不知不觉沉淀下来的,太过刻意的反而成不了朋友。既然友谊并不适合刻意,为什么还要去审视自己的社交圈呢。原来是因为他人会影响到自己,而我们需要掌控这个不知不觉的被影响。

课程第一部分,如何管理自己的社交圈。对三个数字印象深刻。

150:我们常联系的人控制在150个,社交不要贪多,重质。因为每个人背后都大约有150人,150*150,至少有2万多人模糊的知道你,因此我们需要注重自己的口碑。

5:死党控制在5个人。根据五人平均理论,我们往往是最接近的5个人的平均值。审视自己的死党圈,控制与消极接触的频率,尽可能拓展死党领域(视野、格局)。

6:其他的人际关系,交给六度空间。 六度空间理论指的是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寄出300封信,如何认识A。如果你认识A,请直接寄给他;如果你不认识A,请寄给可能认识A的人。最终发现信最多经过6次转手便能寄到。

有时候,有些社交并没有必要。有效社交的标准:要么开心,要么推进(有帮助)。

当讨论到,除开工作因素,和你沟通最频繁的5个人是谁?想来想去,最近沟通频繁的竟不足5个。审视自己的死党圈,联系沟通竟少得很。那些原来的死党,很多都已几乎没什么联系。如果不审视,不会发现平时在对待朋友方面多么的随意,友谊之树浇灌甚少,它能存活已是不易,又怎能期待枝繁叶茂呢。

课程第二部分,如何与陌生人展开对话。提到可以准备些固定话题。通用话题可以聊天气、交通、城市、新闻、美食、电影、旅游、家乡、健康等等;针对性话题可以聊美容、食品安全、书、艺术等等,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社会身份调整。平时注重积累,运用时先提问,不感兴趣也没关系,换一个。注意倾听,让他人说。

和陌生人聊天,有三个小技巧:同频聊天,模仿对方的肢体,语态;善用转折,比如尝试把“但是”改为“同时”;积极反馈,表示关注,适当重复对方说话中的闪光点。

课程第三部分,如何打造自己的专家顾问团。必备顾问团有医生、律师、金融、老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顾问团,比如质量、食品安全、旅游、运动、阅读等等。主动争取链接,所有很铁的友谊,也都需经历由生到熟的过程;自己需提供价值,成为他人的专家顾问团成员。

结尾分享了社交诊断工具漏斗模型:从漏斗顶部开口到底部细长出口,依次为:初次见面,再次探讨某个话题,彼此了解家庭背景和朋友关系,常态化见面与联系。生命中进进出出很多朋友,沉淀下来的很少,我们需要注意开口大小,留意转化率,学会珍惜眼前人。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练达》 审视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