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故事

我想起我夜间的歌曲,扪心自问,我心里也仔细省察。……我便说:“这是我的懦弱,但我要追念至高者显出右手之年代。”【诗篇77:6,10】

常常想,我们的生命若不经过干旱疲乏无水之地,似乎就不会渴想并切慕上帝。尤其当我们物质丰满、精神丰腴,并在一种可喜而舒适的宗教氛围之中的时候;最后提到的一点又特别具有迷惑性。我们的上帝,在我们口中被尊崇,被渴慕,被赞美,但也仅限于口中了。说实话,我们很忙碌,有工作上、爱情上、家庭上、钱财上方方面面的追求,这些事物已然占据了我们的内心,“主啊,愿你成就我心所愿的这一切。”(潜台词则是:“主啊,我心所愿的这一切中,并不包括你。”)

所以毕德生就曾说过:“相信神的人虽然不少,但是我们多半为了自己的便捷,尽可能地把神改装一番,好符合我们‘自身的需要’。”我们确实精于将神改装一番,好同时迎合自己世界的需要以及宗教的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一种幻想的高潮中,舒舒服服地进入我们想象之中的天堂。

“先知们却坚持神必须是我们生活的(唯一)中心,否则就什么也不是。”这却非一条可以两者兼而得之的道路,在生命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你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要么以神为中心来过生活,要么就以自己,以世界为中心。

我们将要演出一台戏剧,一个故事。这故事的发展端乎我们的选择。融入上帝的故事之中,抑或投入世界的故事里面。每个人都要自己去寻求,究竟哪个故事才是真正吸引你,真正能够满足你生命所需的?但清楚的一点是,你若投入到世界的故事之中,就不要再奢望成为上帝故事的一部分;你若投入到上帝的故事里面,世界亦将离你远去。

世界的故事在埃及,有肉吃,有水喝,有满足你一切的所需,但其中没有上帝,只有法老;没有生命,只有死亡;没有自由,只有奴役。

上帝的故事在旷野,地土荒凉没有一切生存所需,但只要你始终盼望,抓住应许,上帝一直与你同在,祂降下鹌鹑玛哪,祂在死寂之地赐下生命,在一无所有之地使你一无所缺。

我们常常喜欢埃及,拒斥旷野。但主啊,让我们唱起夜间的歌曲,让我们扪心自问心里省察,让我们追想古时之年,你显出右手之年代。我们明白生命,确实是不配的赠礼,在无水之地你滋养我们,你是我们唯一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上帝啊,你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寻求你;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诗篇63:1】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