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关系中疗愈你?

你好呀

欢迎来到一百挑战

一起在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幸福

默默学习,现在已经到第11篇推文了,也意味着我们学习的第十一周。这一周,学习了关系主题下的“我与你,我与它”,学完我想分享“关系怎样疗愈一个人?”

有一种关系的分类,是贯彻到你的全部关系,不管是同学、朋友,还是亲戚、父母,甚至说陌生人。这就是主题“我与你”“我与它”这两种关系,这种关系分类,正是不同于我们平时把人分为陌生人、朋友,而是透过表面的关系,看到关系的本质,看到彼此的心。

因此,我也希望可以帮助你,重新理解你的关系;同时,教会你如何和别人相处,怎样用一颗本心在这红尘世界行走;更重要的,是让你在关系中治愈。

01

接下来,就详细说说这周的主要内容:

马丁 · 布伯“我与你”“我与它”

珍惜规则与权力规则

想要换个角度,理解我们的关系,就得学习一下马丁 · 布伯在《我与你》书中的知识,老师说马丁 · 布伯的哲学,整体上可以视为“关系本体论”。意思是说,世界的本体不是宇宙万物之“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和“你”之间,是关系。

先来学习一下,马丁 · 布伯的两种关系:“我与你”“我与它”

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你在我这儿就沦为了“它”,这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首先,要知道“我与你”“我与它”这两种关系,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还可以是人与物之间。

比如,最近我玩乒乓球发现,如果放下在玩乒乓球上的目标,就是用本心去打去玩,感觉乒乓球变了,反正打起来很自然也变得厉害点了,感觉就是可以预判乒乓球一样,我猜这就是进入了“我与你”的关系,只不过这个“你”是乒乓球;平时和朋友玩,不是想赢对方,表现一下,就是想着运动一下,有着目标时,我发现自己并不是打得很好,我猜这就是“我与它”的关系。

用之前网球教练加尔韦的话,“我与它”的关系就是自我1,属于大脑和意识层面;而“我与你”的关系则是自我2,是潜意识和身体层面。

其次,人与人之间,有种典型的“我与它”的关系,但更多时候却以为是“我与你”的关系。

就是有的人,借着爱的名义,用高尚正确的目的与动机,去在构建“我与它”的关系。比如,老师说的“听话教育”,父母可以逼迫孩子听自己的话,有时候甚至没有理由,直接说“我是你父母,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不就是接着爱的名义,把孩子当成自己达成目标的对象。对于成年人之间也有,表现得更多的是夫妻,情侣,就好像说,“你是我的了,我吃定你了”,总想让对方符合自己想象的模样。

这就是马丁 布伯的“我与你”“我与它”这两种关系,虽然“我与它”的关系看起来不咋地,但是也不要太理想化,老师说,“我与它”是常态,“我与你”是瞬间。

就好像说,一个运动,你练了好久,突然有感觉了,就会发挥超常,但打了一会感觉过去了,又回去了“我与它”的关系。

我觉得不管哪种关系,目的性不要太强比较好,因为该是你的,总是你的,逃也逃不掉;如果不是你的,强求不来。

接下来说说第二个概念:珍惜规则与权力规则

老师把一个人的世界分成两部分:以工作关系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

社会领域的核心规则是权力,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也是“我与它”的关系,我将你视为达成我的目标的对象与工具,试图建立一个都是我说了算的空间;

私人领域的核心规则是珍惜,是我尊重你的本真,也是“我与你”的关系,我只想让那个带着本心的我,和你的本真相遇。

当我们好好运用这两种规则,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处理各种关系。运用起来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判别关系属于哪个领域,而且避免跨领域。

比如,吴军老师说:最好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创业。用今天的知识来理解,不就是说要分清工作和亲密关系吗?其实创业不是问题,问题是一旦创业,有着权力,也会有规则的产生,自然而然距离感就有产生。也许在一起挣钱的时候,是合伙人,但到了分钱的时候,可能就会变成“敌人”了,即使有规则在,那关系始终会变淡。

不过,老师也提到一个特殊的例子,就是家庭里的生育和养育,老师说每个孩子的出生,将可能改变家庭的权力格局。因为孩子是未来,孩子亲谁,认可谁,就意味着谁的权力会更增强,一般都是婆婆和媳妇之争。

02

学完这周的主要内容,就到了怎么做,怎么运用的阶段了?

第一,区分好权力和珍惜规则,这个前文已经谈过了。

如果把这两个规则放到生活中,我想到第一个问题,是请人帮忙,到底是给回钱或者其它来交换;还是下次帮回对方呢?

也许现在看着文章,你当然会说帮回对方,但如果我们的关系没有那么好,又没有一点好处,对方是不愿意帮忙的;反之,如果你们的关系到了那步,但你又给钱或者其它回报对方,对方就会觉得你“不够意思”。

这就是要看看你们现在是“我与它”的关系,还是“我与你”的关系,以及你未来想建立哪种关系。这些默会知识,还得自己多去实践尝试,经过几次“无人区”,只有自己一人独行之后,相信你处理人际关系会游刃有余的,

第二,如何在关系中疗愈你?

要知道关系也分好坏,当然这里不是说遇到好人,就叫好关系,坏人,就叫坏关系;而是说一段关系,可能是滋养着你,也可能是在损耗着你。

老师说:

如果关系有很强的“我与你”的特质,因为“珍惜规则”的作用,那么关系就会有滋养的部分;

如果关系中,“我与它”成了主导,那么除非你拥有权力空间,你会在能力上变强,否则你会感觉到,关系在损耗着你。

既然如此,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滋养性的关系呢?

衡量两种关系,标准就是关系中有多少无条件积极关注,又有多少有条件积极关注;有多少“我与你”的成分,又有多少“我与它”的成分。

这也是罗杰斯的关系疗法,总共有三个简单原则:

真诚

共情

无条件积极关注

如果是构建滋养性关系,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可以说也是上周所说的“我看见你”,看见你的行为和感受,并且无条件的认可你、鼓励你、接受你。

这种关系,最常体现在家人,特别父母和孩子。不过,如果孩子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对,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可能也是损耗性。

其次,就是朋友。面对朋友,我们或许不容易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反而容易受到打击,这时罗杰斯说,一个人必须相信自己的“机体评价过程”,简单说,相信自己心和身体的选择。

记得老师在评论中说过一句类似的话:你宁可怀疑老师,也不要最先怀疑自己。

最后,或许就是伴侣了。大家彼此相遇相爱,本来就是上帝给予彼此的礼物,而我们在最容易在伴侣关系中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不过,如果已婚太久,可能会出现很多矛盾,这也是我最近看《爱的五种语言》里面提到的,过段时间,我就会把这本书整理和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想要在关系中疗愈自己,那就培养滋养性的关系,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与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比如,家人、伴侣、挚友。这些关系,其实都是你的滋养性关系。如果没有在这些关系感受到爱,可能是对方表达好意时,你忽略了。

最后的话

罗杰斯有句名言: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

希望你找到那些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你的人,建立滋养性的关系,让自己每一次“受伤”,都得以疗愈。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在关系中疗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