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圣继绝学,观古代高科技

01往圣为何多绝学?

在《全球变暖,我们会被海水淹没吗?》一文中我说到了人类文明的脆弱,天灾人祸经常导致往圣绝学的失传。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400年这二百年间之所以东西方文明群星璀璨、诸子横行、人类哲学步入巅峰,不仅仅是因为诸子百家超凡入圣,也是因为他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他们并非人类哲学的开创者,而是人类从猿猴时期发展至先秦这百万年间的哲学的集大成者

由于秦始皇和项羽的暴虐,先秦文明只剩下了诸子百家的残言片语,因此这些残言片语全都成为了绝世秘笈,被后人奉为无法超越的经典。

同理,如果地球再次发生《山海经》和《圣经》所记载的“宇宙洪荒”,那能活下去的人、能留下来的书,都将成为新文明的圣人天书

历史太长,不可轻言。粗略地说,先秦有200万年,秦后只有2千年,因此,先秦积累的科技文明未必就比现在差;同理,古代有2千年,现代只有2百年,古代积累的科技文明也未必就比现代差。

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古代的“高科技”,那些正被人们渐渐遗忘的绝学。



02古代高科技一览

以下按历史先后顺序列出,虽然看着很科幻,但都是真的。

1)远古时期的开颅手术

20世纪60年代,人类学家斯奎尔秘鲁发掘到一个新石器时代人的头盖 骨。它的上面有两条切割得非常精确的平行的细细沟槽,另有两条沟槽与其相交,四条沟槽围住那块完整的头骨,显然是曾被人打开过。于是,一宗史前的脑外科手术遗迹被发现了,这种开颇方法现在叫做环钻术。经检验,证实颅骨是那个人活着的时候被打开的,并断定切口周围的骨头有感染迹象,病人在开刀后大概只活了15天。

自此,从俄国的西部到大西洋沿岸,都发现了人类施用环钻术的证据。这些烦骨上的切口最多见的是圆形、椭圆形、菱形和四方形。更奇怪的是,1936年在巴勒斯坦发现的两个开孔头盖骨,上面的切割方式竟与远隔重洋、在秘鲁所发现的那个完全一样

直到20世纪初,太平洋各岛国仍有人采用环钻术,他们认为,痉挛、头痛、昏睡和抑郁症都是因为颅内有有害的东西引起的,因此便想清理伤口和取出嵌入里面的颅骨碎片。

专家表示,新石器时代的环钻术成功率非常高。据统计,波兰和捷克出土的一批颇骨,80%以上有愈合迹象。而“一战”期间,环钻手术的成功率还不到25%。

古人是怎么进行精细切割的呢?经研究证明:实施这种手术时,最常见的办法似乎不是锯开,而是沿着所要切开的直线或弧线,多次用压力刮削。手术用时一定很长,因为薄薄的石刀片如果受力过大,刀刃就会崩裂,在伤口内留下碎屑。

从手术效果来看,史前人类较现代人在忍痛和抗菌方面的能力要强得多,感染的迹象极为罕见。另外,人类学家还发现了原始人类用植物制成的止痛剂和各种草药,这些也有镇痛的作用,这都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001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人类学家韩康信发现,山东大汶口392号墓的主人颅骨的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个圆洞,周围有明显的刮痕以及骨组织修复的迹象。

为此,他进行了进一步考证和研究,最后证明墓主人生前曾做过颅骨手术,并取得了成功。手术后,病人至少又活了两年。

2009年,韩先生将珍藏的四具人工穿孔的古代人头骨无偿捐赠给国家博物馆收藏,这四具颅骨是他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协助青海考古队鉴定出土人骨时收集到的。对于这批头骨,他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认为这些标本是中国原始开颅术的实物证据。韩先生的这项研究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石器时代,中国人就掌握了开颅手术,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史的重大发现。

在《史记·扁鹊仓公传》中曾记载,扁鹊会“摇髓脑”这一独门秘技。而这里的“摇髓脑”就是指开颅手术。到了三国时期,曹操头痛难忍,华佗曾说可以通过开颅的方式取出脑中的“风”,便可痊愈。但曹操疑心华佗是别人派来暗害他的奸细,就将华佗杀害了。从此开颅手术就在中国失传了。





2)战国时期的高级乐器——曾侯乙编钟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国君曾侯乙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 ,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战国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在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后,它还能发出悠扬的音乐,能演奏现代歌曲,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发出“一钟双音”,而这一制作工艺因为后来铁制品的流行,到了宋代已经失传。

上图是同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是的,它和“云纹铜禁”一样,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用“失蜡法”制作的青铜器。华丽的外表,复杂的结构,难以想象没有3D打印技术的先秦人民,是如何将它制造出来的。


3)战国喝水的杯子——水晶杯

你没有看错,下图所示杯子,是杭州博物馆里的真货,真是战国时期造的。

战国水晶杯的稀有之处在于它是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经过细致的抛光处理,是中国早期水晶器皿中个头最大的。这么大的形体必然増加了制作的难度,而这么大的一块完整的高品质水晶也是极其罕见的,所以无论是从原料还是从工艺上来说,在战国时期的生产条件下都是出类拔萃的。

当然真正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原料工艺,而是它和当今人们所用的玻璃杯极其接近的外形,这也许是历史的一种巧合,也可能是一种必然

它的出土,留给世人3大难题:1)浙江省地矿厅表示中国找不出这样的高纯度水晶;2)手伸不进去,古代人是如何把内壁和底部打磨的那么光洁平整的;3)水晶熔点高、硬度高,杯子上面宽下面窄,古人是用什么对它加工的。

看过穿越剧的人,肯定会怀疑这杯子是穿越的人不小心给落在战国的。


4)战国时期的工业代表——铸剑术

说到铸剑术,大家肯定会想起中国的十大名剑。

我不知道十大名剑是长埋于地底,还是被人私自收藏了,但知道中国古代的铸剑术是真心强大。很多铸剑师愿意用一辈子、用生命铸一把剑,单想想这工匠精神,现代就很难比拟。

出土的宝剑中,比较有名气的是越王剑(全名:春秋越王勾践剑),埋于地底2千年,仍然锋利无比、毫无锈迹。不过我最佩服的,还不是越王剑,而是秦剑。

越王剑是礼器,用来传达军令、奖励功勋的;而秦剑是兵器,生来就是用来砍人的。越王剑不生锈,主要还是得益于出土环境,而秦剑不生锈,是真正得益于出色的防锈处理。

在二号坑里出土的19把青铜秦剑,每个剑身8个棱面,都是剑身光亮平滑,专家测量发现8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秦俑坑里面出土的其他兵器也证实了秦国有标准化生产兵器的工艺。

下图是陈列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两把青铜剑。

这两把剑历经两千多年没有腐朽,经过化验分析其表面有一层10μm左右(一毫米等于一千微米)的铬盐氧化物防止腐朽,这个类似的技术直到上个世纪才被德国人发明出来,而我们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就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技术,至于如何做到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5)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缘岷江由山谷进入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修建之前,雨季岷江河水冲入平原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为了变害为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总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都江堰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是修筑宝瓶口引水工程,将岷江水流分为两道,使岷江水流向东边的成都平原,同时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成都平原的干旱,灌溉那里的良田。

宝瓶口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鱼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宝瓶口

鱼嘴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以下为都江堰的全景图。


6)秦朝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帝国建立初期,一统六国,此时北方边疆的匈奴人成为了帝国主要敌人。匈奴骑兵在边疆来犯时,军令传递和军队调动往往来不及,而大批军队粮草穿越北部山区的崇山峻岭调动又是一项巨大的损耗,在边疆屯兵粮草的运输也是令帝国头疼的事情。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新生的大秦帝国选择了最丧心病狂的方法,秦人在帝都和草原之间的崇山峻岭中硬生生开出一条令人发指的直路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觽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爎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

这条直道南起今淳化县凉武帝村,北至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它穿越14个县,全部用黄土夯实,全长736公里。最宽的地方有六十米宽,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双向八车道。秦直道可以称之为世界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今天残留的直道遗迹,因为土层被压实所以不生草木。

秦直道在后来汉武大帝征服匈奴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关中的兵马粮草最快三天多就可以抵达当时的北境,秦直道体现了中国古代惊人的施工手段和组织能力,更体现了中国自秦朝流传至今的大一统思想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秀传统。


7)汉朝的节能环保灯——雁鱼铜灯

如下图所示。鱼腹部与灯盘相对应为圆形覆口,覆口与灯盘之间插立两块弧形屏板,交错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可防止油烟污染空气。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8)古代没有钉子的建筑——榫卯设计

“榫卯万年牢”可不是虚话,代表性建筑如:建于1400多年前的山西悬空寺、距今约1000年的山西应县木塔等。亲临其中才真正感受见识到它们特有的魅力,惊叹古人的智慧!

释迦塔,建于辽,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是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有“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的美誉,被认为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释迦塔曾遭受过多次强地震袭击,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但仍千年不倒的关键便在于卯榫结合的木塔结构。与释迦塔类似的还有悬空寺真武阁,都是没有一颗钉子,承受了千年风雨而屹立不倒的。

传说中木鸳、木牛流马以及游戏常见的偃甲、机关术等也都离不开这些精巧的榫卯工艺。


9)古代的大数据——N次方的名称

古代虽然没有“大数据”的概念,但却提出了10的N次方的称谓。

《詩‧周頌‧豐年》:“豐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廩, 萬億及秭。”

毛 傳:“數萬至萬曰億。數億至億曰秭。”

《禮記‧內則》“后王命冢宰, 降德於眾兆民” 唐 孔穎達 疏:“億之數有大小二法, 其小數以十為等, 十萬為億, 十億為兆也, 其大數以萬為等, 萬至萬是萬萬為億, 又從億而數至萬億曰兆, 億億曰秭……兆在億秭之間, 是數之法。”。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卷三十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十經謂之垓, 十垓謂之秭, 十秭謂之選。”

《孫子算經》卷上:“凡大數之法, 萬萬曰億, 萬萬億曰兆, 萬萬兆曰京, 萬萬京曰垓, 萬萬垓曰秭。

《孫子算經》卷上:“度之所起, 起於忽, 欲知其忽, 蠶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絲, 十絲為一毫, 十毫為一釐, 十釐為一分。”

总结来说,十的N次方的中文称谓如下表所示。

很难想象,古人怎么会用到这么大的数。


10)唐朝的不倒香炉——被中香炉

被中香炉是中国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炉。又称“香熏球”、“卧褥香炉”、“熏球”。它的球形外壳和位于中心的半球形炉体之间有两层或三层同心圆环。这个小香炉牛就牛在可以把被子熏的香香的暖暖的,最主要的是任凭你在被子里怎么折腾,这香炉都能保持水平,永远不会倾覆熄灭。



11)北宋的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

嘿嘿,这是我老家的东西,亲眼所见,至今在用。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主要线路的走向形似篆体“福”“寿”二字,是罕见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福寿沟利用地势高差,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通往城墙处的水窗;以单向水窗阻挡赣江洪水,并在洪水消退时向赣江排涝。福寿沟的存在,使章江和贡江环绕着的赣州城千年来鲜有洪水和内涝,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现代人迷信现代科学、盲目破坏古建筑,导致部分福寿沟已经失效,赣州城近年来也开始有洪水和内涝了。


12)宋朝观赏品——鬼工球

牙雕套球又称“同心球”、“鬼工球”,取鬼斧神工的意思,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该球取自天然巨骨,不知是何怪兽。骨分内外五层,皆被打磨成球状。每球周身百孔,最里一只球为实心,颜色丹碧粲然,其外四球则洁白无缝。金簪自孔中依次拨之,则内中四球圆转活动,日夜不歇,可谓精巧绝伦。

这东西现在看来就像是3D打印出来的,但它的材质是象牙,球里面套一层“球壳”,一直套下去,原理我外行就不多解释了,网上都有资料。

但放到今天看来也很鬼斧神工,因为很多数控量产的所谓鬼工球,也只是粗糙的花纹。有些玩具就是简单的铜立方体套立方体。

1915年夏天,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广州牙雕大师翁昭制作的24层牙球,越洋参展,而日本参展作品也是一个30层的牙球。二者大小相仿,表层雕刻与内部戳花,各尽其妙,但日本的比广州的多了六层,人们都以为金奖非日本莫属。

这时,中国代表要求把两个牙球放到沸水里泡煮,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日本牙球顷刻四分五裂,而广州牙球则完好无损,原来日本牙球是用胶水拼接粘合的,而广州牙球是用整块象牙雕成的。翁昭的作品因而获得了博览会特等金质奖章


13)中国的英文名china——瓷器

中国南北瓷窑林立,各具特色,并经过年代更迭,不断改善更新技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大窑口,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的瓷器烧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元代中期,欧洲的中国商人从波斯引进一种青料“苏麻离青”,在景德镇烧出了“宛如天青”的白底青花瓷,青花瓷的面世,令世界惊艳,由此景德镇奠定了中国瓷都的位置。

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精美,材质光滑美丽,无论是作为日常使用还是作为艺术品观赏,都有着被全世界共同认同的不菲价值。而瓷器复杂的制作工艺,绝对称得上黑科技。

秘色瓷吧,是越窑青瓷精品,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中,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其烧制数量极少又不在民间流传,后世一千多年世人都是只闻其名而不见其物,以至于许多人曾争论这种器物是否真正存在,直到1981年法门寺地宫被发现出土了十四件秘色瓷珍品(每一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才确定了秘色瓷的存在,然而现在没有人可以烧出这种美轮美奂的瓷器了。
目前我国自己摸索的秘色瓷烧制技术烧出来的的和真品还是有差距,希望有朝一日秘色瓷技术可以再一次出现于这个世界上。


14)明朝的自动排水系统——月坝

这是安徽寿县的月坝,明朝万历时的知州杨涧修建现代化的排水系统,清朝乾隆年间的知州刘焕在其基础上加筑了月坝。涵洞的防水和排水功能,主要是依靠图中侧“凸”型木塞实现的,涵洞通过不同方向水压对木塞的作用力和作用方向,实现木塞的自动移动,起到了奇特的防水效果,使防、排水“自动化”。


03如何解释古代的高科技?

1)外星人说

《拾遗记》卷四一记载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论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

上文翻译成现代文就是:突然有一天,有宛渠星的外星人坐螺旋状的飞船出现在秦朝境内,秦始皇与它们对话,聊到了天地初开之时的往事。

但凡有理性的人都会说这《拾遗记》是在胡扯,但中国的千年史料中,确实经常冒出这些神鬼难测的怪事,若将它们连贯起来,说不定真能写部外星人版《史记》

至于外星人来自哪,有可能是宇宙洪荒的幸存者(上一个地球文明的后人),也有可能是从附近星球飞来的,他们涉足古人的生活,成为先知高人

有了这些先知和高人,地球上多数的未解之谜就都有解了。比如,英明神武的秦始皇为何会乐衷于寻仙访道,他是不是真看到过“仙人”?某些现代都无法复原的奇技淫巧,是否受“高人”指点过?《周易》之类的占卜预测术,中医之类的实用术,是否是上一个文明的遗物?

设想一下,你若在末世浩劫中存活,只能与猴子为伍,你会跟猴子们介绍怎么消毒、杀菌的原理吗?不会的,因为你说了它们也听不懂,相反,你会直接以先知、圣人的身份给它们创造文字,然后写几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道德经》《易经》告诉它们应该怎样趋利避害、怎样多活几年。

家用电器都有使用说明书,人也有,地球可能也有。正因为太高深,所以先知无法给你讲原理,只能教你怎么做。古代的神医天书,多是如此,我们若执迷于批判所有暂时搞不懂原理的东西,就将永远无法走进科学。


2)天才说

无论是古代的史料记载,还是现代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我们发现人类之中始终不乏天才。

有人天生千里眼,有人天生顺风耳,有人可以透视,有人可以过目不忘,有人可以预知祸福,有人可以几十分钟不呼吸,有人可以吸引各种金属,有人可以360度扭曲身体,有人可以通过回声定位,有人可以通过吃各种金属甚至毒药来获取能量,有人可以不吃不喝几十年……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几百万年人类史,几千年古代史,其中出现许多高人和仙人也不无可能。因此,古代的一些高科技,很有可能就是这些高人创造的

比如古人很早就知道月球表面是坑坑洼洼的,那是因为有人真的用肉眼就能看清楚月球表面。(事出唐朝的《酉阳杂俎·天呎》)

二郎神的第3只眼也并非空穴来风,现代医学在人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在二郎神第3只眼的位置,所有人类都存在一个“松果腺体”,它就是普通人退化的第3只眼,目前仍具有感光能力。道教所谓的开天眼,也并非毫无根据

又比如古代铸剑铸的好,可能是因为古代确实有不少巨人大力士,人家一锤子可能就把剑锤成型了。像巨毋霸项羽这些人,极有可能是巨人族和力士族的后裔,天生具备强大的基因



04什么是科学思维?

本文介绍了许多古代高科技,初衷就是想让大家敬畏古人,自己无法理解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不要盲目去批判。想想伟大科学家布鲁诺伽利略是怎么死的,大家就应该知道科学的本质是“能解释的尽情解释,无法解释的请留给时间”,科学并非一味地消灭“异端”学说,因为昨日的“异端”很多都成为了今日的科学,而今日的科学很多又成为了未来的“异端”。

疫情发展到今天,仍有大量国人认为中医全是骗人的,仿佛全面否定祖先的智商可以抬高自己的智商一样。其实中医是不是骗人的哪需要什么争论,几千年的临床经验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中医不是万能的,但确实是有价值的。

中医不是万能的,很多病人吃了中药并没有康复;但中医仍是有价值的,因为确实有大量案例证明中医治好了病人。其实不止中医如此,西医也是如此,哪怕医学再发展几千年也仍然如此。研究人体,不比研究宇宙容易;正如研究微观世界,不比研究宏观世界简单一样。

只有笨蛋才会将中医和西医放在对立面,你都生病了,多一种治疗方法难道不好吗?就像这次新冠肺炎,在西医无效的情况下,那中医也算是力挽狂澜了,中医黑们难道看不到吗?

今日很多国人批判古人,喜欢用封建迷信来给传统文化扣帽子,这非因国人愚昧,还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因素。新文化运动打倒了封建迷信、解放了国人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误伤了传统文化,加之后面的十年文革,导致传统文化伤亡惨重,崇洋媚外之风兴起。

各行各业,都以西方为尚,任何科技成果都要优先发到国外,乌龟再能干都得接受海归的领导,国内干的再好,都不如先去国外混个名头。连最公平的教育,都对国际生网开三面。

没办法,走路的人们总是在左与右之间徘徊,发展中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经此疫情,国家高层也开始察觉到崇洋媚外的恶果,开始发文纠偏。

我想,中华的伟大复兴,必然也是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是充满包容的科学精神的复兴。敬畏古人,不忘历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更多相关文章,可以回复“课件库”获取~

(本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往圣继绝学,观古代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