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熙宁变法看不一样的宋朝和不一样的王安石

一说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大多数人都向往汉唐的雄霸与繁盛,很少有人会喜欢积贫积弱的两宋时代。原因无他,只因在大多数人心里,两宋和晚清一样,被订在了民族历史的屈辱柱上,每每回忆起那段历史,就容易血压飙升。但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却很喜欢宋朝,原因无他,因为在宋朝,诗词文学和绘画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高峰。这大概就是史学与文学的不同之处吧,一个感性,一个理性。

但宋朝真就除了“文官政 府”和“积贫积弱”之外,再没别的有特色的标签了吗?当然不是,宋朝经济发达,科技昌明,处在华夏文明演化的关键点,无论是政 治、军事、文化、思想、商业、贸易、科技、农业……几乎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改 革性的变化。而这一切改变,都离不开由宋神宗主 导、王安石执行的熙宁变法,历史又称王安石变法。

青年学者王佳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并经过多方考证,与正史野史相结合,写了这套《风雅大宋》,将宋朝从开国到变法失败的这段历史写得详细而有趣,是本难得既有可读性又有学术性的通俗历史读物,并得到了贾平凹、阿越、陈彦、徐则臣、阿等文坛大佬的倾情推荐。

这本书是《风雅大宋》系列图书的第三册,讲述了大宋王朝由盛转衰的真实原因,以及这个建立在废墟之上的封建王朝其变法失败的必然性。从宋仁宗时期狄青平叛开始写起,一直到宋仁宗去世,宋神宗继位实施变法并最终走向失败的过程。


书中还对熙宁变法的前因后果,变法派与保守派的党政内斗的真 相,以及两派主要成员诸如王安石、司马光、苏家兄弟等人的生平事迹与相互之间的亦敌亦友的交集做了一个详尽而又全 面、有趣的记叙,读之令人 欲罢不能,又令人血压飙升。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对这些文人官员有一个全 面而客观的了解,比如王安石。历史上,王安石多以奸臣形象出现,原因无他,为了变法他随意任用小人,使新法的实施在基层变了味道,使对立阵营的人收到了无端的迫 害。他就像个为了权利和金 钱不顾一切的伪君子,真小人,为宋朝的人文清高的形象抹了一抹黑。

但真实的王安石,他的文学才能绝 不 亚于苏轼、欧阳修等人,只是多被政 治才能所掩盖和弱化了。他是实干家,他推行变法是为了改 善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是为了提升北宋的综合国力,是为了富国强兵,为了改 善宋朝的政 治局面。他心中有丘壑,但他所处的时代不给他这样的机会。

熟悉历史都知道,北宋的新旧党争丝毫不亚于晚唐的牛李党争,他们为了对立党派,甚至可以无中生有胡乱罗织罪名,只为将对方压的死死的。北宋的政坛即是如此,新 党当政,旧党几乎全部被 迫 害,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旧党重新登台,新 党的人几乎全部被抓,甚至于国于民有利的新法也几乎全部被废除。


古人的纯粹是真纯粹,除了己方立场,其他的统统不予考虑,司马光就是如此。司马光和欧阳修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好,声望很高,司马光堪称是当时的圣人,而欧阳修也在北宋政坛、文坛颇有话语权。

这两位都是北宋政坛天花板似的人物,但在政 治上,他们就显得过于迂腐。他们看不到新法的前瞻性,只知道一味的打 压。他们认为官府去做生意等于和老百姓抢钱,有损官家威严,有害文人形象。其次,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有序,显然王安石的特立独行与他们不一样,所以异己就要纠正,纠正不过来就铲除。

王安石变法最终会走向失败,普遍认为是因为旧党朋羽对新法的全 面 打 压,和王安石在这种政 治 舆 论压力下无人可用导致的。但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其根本上的原因在于当权者宋神宗将个人的私欲夹在了变法之中。

初 登 大 宝的宋神宗眼看着在自己统辖范围内的国土上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国力衰微,外敌环伺。于是他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想要做出一番大的功绩来让自己名留青史。但朝堂上的人没有人和他同频,也没有人能够听到他的心声,除了王安石。

所以王安石出现的时候,宋神宗觉得自己得到了知音。于是他力排众议,大胆启用王安石进行 改 革和变法,对于一切反对变法的声音都予以处理。最 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对苏轼的敲打,史称“乌台诗案”。


是的,乌台诗案其本质是新旧党争导致的,但如果没有宋神宗的授意,苏轼也不会被欺负的改变了整个人生的态度。苏轼是个直言快语的碎嘴子,凡事都喜欢调侃上两句。即是调侃,那便是无伤大雅的事,一笑了之便罢了。

对此宋神宗能不知道吗?他知道。但苏轼名气太大了,他的随便一句话就能够引导一波舆 论 风 向,可他本人却没有身为网络红人的政 治 自 觉,总是暗讽新法,和小皇帝唱反调。于是逮着机会,小皇帝就想要整一整苏轼,改改他乱说话的毛病,挫挫他的锐气,让他知道与皇帝对着干没什么好处。

宋神宗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尤其是当他逐渐熟悉了如何当一个皇帝的时候。他作为大宋帝国的最 高 掌 权人,他的地位是绝 对 不 能被撼动的。所以当有人为了陷害新法而编排说天灾是因为老天爷看不过皇帝任用奸臣王安石利用新法毒害百姓时,宋神宗就信了,就犹豫了。他在想,是不是真的因为自己启用王安石强行变法,所以老天爷看不过去,才会降下灾难。

几次三番,王安石看到了宋神宗在变革决心上的动摇和犹豫,他明白自己不过是宋神宗为了空军权利的一个武 器,而不是真的想要重用自己进行变法,做一个于国有功于民有利的好皇帝。于是王安石主动辞去了相位,第一次请辞宋神宗又将其召回了,第二次请辞宋神宗没有丝毫犹疑就同意了。自此,王安石从北宋政坛的政 治 中 心脱离出来,放弃了自己一手促成的变法,从此逍遥在人间。

所以王安石变法 会失败是必然的,任何一项有前瞻性的政 治 改 革,在得不到最 高 权 力 阶 层的鼎力支持的时候,它必定会夭折。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少有的活得通透又清醒的古人,他像一个穿越者孤身来到北宋,带着理智看这个朝代的问题。当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遭遇百般阻挠无人可用时,也不拘泥于细节,只要有人肯干活就行。只是所有的来自反对派的阻挠于他而言都不是问题,当权者的犹豫和怀疑才是令他心寒的最 大 诱 因。于是他辞官回乡,做一个逍遥的游侠。

历史是面多棱镜,从哪个角度看都有它的合理性,毕竟人无完人,大家都是凡夫俗子,看问题总有所处立场的局限性。读史明智,鉴往知来。所以培根才会说出“读史使人明智”之至理名言,以泽后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熙宁变法看不一样的宋朝和不一样的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