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沾白袍》
记忆深处有一个梦,尝试利用文字之形式以表达情感,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是心心念念所以才有这样的一个梦,尝试逐步析梦。
万事皆有源由,忆起七年前与风水启蒙张老师到珠海市普陀寺看一下布局,拜一拜佛菩萨,净化一下心灵,其间便结识了师父,这便是一颗种子种在心里。
师父赠书给我,给我写吉祥信,与师出游如此种种之言传身教会永远永远的铭刻在心。
师父乃是一个出家人,从小就出家,持金钱戒,专修律宗,为人慈悲,乃是一位佛法高深的法师,在寺里当首席,赠我许许多多的善知识。
想回从前年轻气盛,不懂得和气生财,加上经营不善,一间小店也关门结束了,空闲时间比较多便时常到寺里与师父学习,那时间学习了不少佛教的知识,原来师父曾经是佛学院的一位讲师,难怪佛理如此高明。
在寺里时间的久了便会遇到不同的病人,我便会出于善心的给予个人建议,不知不觉间便充当了一位义工,师父也教我念咒,给我加持,教授许多心法。
一天师父让我早点与师父出门一趟,原来是师兄们接我们到中山的一个道场里,我便在道场里皈依了师父,还持五戒,但修持不恒亦会破戒,这就是后话。皈依时师父给我的“善东”,原来我属于善字辈,亦有善良的东之意。
感谢师父,感恩师父,感恩师父。
师父持金钱戒不碰世俗之钱物,需要出门便由弟子或善众操持,有一年师父需去江西探望一生病中之老师父,我便陪同出行,负责照顾师父,更充当一位韦陀尊者。师父过午不食比较好照料,就是早晚功课必须要完成,早上五点,晚上七点,诵读经书。
在百丈禅寺住宿时真真实实的感受到出家人的苦修,住竹棚,不倒单,坐香,过午不食,乃至日中一餐。。。如此种种让我对僧人有真正的认识。在百丈禅寺还在梦里见一位老和尚在念佛号,了解一个公案“野孤禅”,“不昧因果”,,,
在寺里有一次师父问我要不要出家?
我还贪恋世俗红尘不想出家。
父母的年龄也大了,我需要照顾父母,便渐渐开始忙世俗之事,渐渐与师父疏于联系,师父亦到别处云游。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都有灵山塔,每人都在塔下修。
寺庙里,出门时,大门上有“莫向外求”四字。
莫向外求理解是:专修佛法,不向外道去“求”。
人的福德固然有前世的因果注定,但后天的积福才是更重要的,若多行善,少作恶,原本福薄的人就可以广种福田,让自己和家人有更多的福报。
“福田”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当你得到一块贫瘠的田地,只要努力“施肥”,也就是断恶行善,这块地就一定能成为沃土,长出丰硕的果实。平时都是向外追求攀缘,认为外在有我所需要的。佛教告诉我们,从生命的源头上来说,一切都是本来具足的,本来就圆满的,无须向外追求,自心中本来就具足一切法。
莫向外求,反求诸己,是灵修或修佛之道。
镜子的作用是什么,是照自己的。所以,莫向外求,意思就是不用去寻求外力的帮助,如同照镜子一样,去探寻自己就够了,即去除我执。
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著,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
莫向外求,反求诸己,不执著,不期待,便可以看破滚滚红尘了,也就释然。
真心本性就是佛,不是说要抛弃自己,去找一个佛出来。
心外无佛。
佛就是自己之觉悟心,清净觉悟心。
修行就是把握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妄心。
而立之年开始便把这此往事与回忆都关在心里。
忆起南师云: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渐渐的我亦当了一个闲云野鹤,有书便读,有茶便喝,有闲便写点东西,该工作便工作去,该闲时便闲着。
一天夜里梦见了师父,师父身穿一身白袍如同观音菩萨一般对我说了很多,我亦控制不住眼泪,抱着师父痛哭了起来,泪水沾湿了白袍。
人生当中一定要感恩,感恩生命中无私奉献的人,感恩生命中的师长,感恩生命中的贵人。
善东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