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是一个伪命题

读书改变命运是一个伪命题。准确来说,应该是说认知改变命运。

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固然有知识的一部分,但真正的着重部分是他的认知——一个人的认知是改变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知识改变命运,如果单纯地理解为读好书可以给我们一个好的文凭,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一个更好的选择,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可以的。比如说,一个农村人,因为读书考上清华,毕业后,当然可以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这样,他的命运线就让知识改变了。从农村到城市读书是一个改变,从大学毕业以后再到城市工作是一个改变,改变了原本可能再找地方生活一辈子的命运。因为知识赋予他获取更多财富的渠道和能力。

另一方面,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家庭:他可以给很多钱他的父母,给他们在家乡建房子,让他们可以不怎么劳作就可以安享晚年;也可能将父母接过来大城市一起生活;同时,家里的弟弟妹妹也通过他得到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平台。从这一方面看,他也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但这些的前提是他辛勤刻苦,学习了足够扎实的知识,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再通过自己出色的能力找到一份相对稳定而体面的工作。

知识的确是改变了命运,但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呢?

我们所做 的任何事,都是朝着一个结果去的。有一句话说:在你做某些事时,先考虑一下付出与收成是否成正比。

炼金术有一种等价交换原则:“人若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同的代价。”

如果把这个法则套进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看到了这个答案的缺点。

缺点是:这些按部就班的成功有很多的前提和束缚性,即选择性太弱了。其中的机遇与运气缺一不可。因为在学生时代必须保证你能有一个好成绩,可以读一个好大学,拿到一个好文凭,之后才能以此为基础找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如果这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在日后,我们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修补这缺失的一个环节。

比如说那些在生活中因学历水平不高而尝尽生活的苦头的人,他们要在不再青春的年纪报补习班,自学知识,让自己能有一技之长,以便在自己面对困难时能有更多的选择和克服这些困难的能力;比如说那些重点大学毕业后,因为行业竞争激烈,个人优势不够明显的毕业生,在生活的压力下,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于是,只能无奈地做一些与专业内容关联性不大的工作。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邻居家的孩子,自家的哥哥姐姐,或是一些长辈,或许他们都会有这样相似的经历。


毛主席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比如说空巢老人,比如说996工作制度。

在某一方面,因为有我们在外面赚钱,所以住在老家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能因此衣食无忧,而不用再像从前一样辛苦劳作;处于996制度的人也同样如此,他们不需要像那些车间的年亲人一样做流水线,不需要做12小时的杂工,他们工资高待遇也不差,也不用为五金一险而烦恼,可是,为什么他们都过得不高兴呢?

或许家里的老人总会抱怨我们给予他们的陪伴和关怀太少了,但同时我们也有言不由衷的难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聪明的才干和能力,他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能两者兼顾。就好像我们玩游戏一样,在清理兵线发育的同时当然不能去抓人了。

你说996的不好,但你的工作和生活同样是996赋予的,这没有选择性。就像等价交换一样。成绩好的人是因为他们付出的比别人多,能找到好工作的人是因为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出色。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所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一定会影响你的成功和走向。

知识改变命运是伪命题这一说法是基于所有的结果都是在学识的基础上的这其中许多的因素缺一不可;而且,这也意味着他所能选择的道路少了。一个读建筑的人是不太可能应聘金融方面的工作的。

而且只是改变命运这一观点也解释不了那些没读过什么书却凭着个人的头脑和努力成为一个大老板、某业界大牛的例子和事实。

很多人喜欢将韩寒和郭敬明做对比,因为两人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同样也有决然不同的走向。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和一个是高校的高材生,这两个人就是两个有决然相反的赋有代表性的例子。

我们知道,郭敬明的成功有可以预测的可能性。比如说他很刻苦学习,有自己明确的追求和目标有,很强的模仿学习天赋、能力等;但韩寒呢?韩寒的学习成绩不好,偏科严重,年少轻狂,像所有踹青春期的人一样,有很强烈的反叛精神。

我们在说起韩寒时,经常用例外来形容他。韩寒当然是例外了。

有了例外,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说法很显然的就不能自圆其说了。

但如果将知识改成认知,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认知层次不够的人很难想象出其他的道路,比如说在其他人还在学习时韩寒选择退学,并说,我可以靠稿费养活自己。这时因为他的认知已经超出了当时他还处在学生的这一年龄阶层。并且这也是有条件的,也就是基础。他的基础是因为他参加了新概念作文大赛,通过这次大赛,让他看到了成就不一样的人生的可能,让他看到,写文章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不按部就班也是可以成功的。

同理,就认知套进所有没有什么文化却能成功的人的身上也是可以的。

比如说,比如说沈从文,他没有上过大学,文凭也只有小学水平,但却能做北大教授;比如说顾城,他的文凭同样是小学六年级的水平,但却能给大学生上课。

类似这样的“例外”有很多,但如果套进公式,这样的“例外”也能解答出来。沈从文在小学毕业后参军,在军队中因为有一些知识,所以担任了文职,这一经历成为他以后走上文学之路的基础,因为这让他意识到文学创作也很有前途;顾城的父亲也是一个诗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因为诗歌,他看见了不一样的生活,成就不同人生的可能性。

简单地说,更高层次的认知让人拥有眺望更远的生活,看见更多的视界。而不是局限于你所学习的知识,让固有的惯性思维成为你的束缚。

有一句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稳定的工作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同样也限制了增加财富的可能性。

普通的人,喜欢将财富放进银行,除了安全,还能获得和本金相对应的利息;而一些有认知的人则更具有冒险精神。他们倾向将余钱用来投资理财,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增加更多的“睡后收入”。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其实说的就是两者不同层次的认知而已。

高层次的认知思维可以让人具备接触更高层级的基础和能力,跳过按部就班的过程到达终点。像韩寒,沈从文,顾城一些人一样,他们的终点和所有认真读书,考试更好的人是一样的,是通往一条成功的道路。不同的是他们凭自己的认知跳过了一些不必要的过程。

所以说,知识固然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

的提认知升方法:多阅读,多思考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积累才有展望的可能就好像如果你想通过买彩票发家致富,那你首先要知道彩票的种类,明白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的区别,是选择买双色球还是大乐透,一次要买多少——认识彩票才能通过彩票发家致富——尽管彩票的中奖率世人皆知,但我们仍能通过中奖的人的成功而得到鼓舞。

当然,积累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如果想要一个简单且快捷的方法,这里有一个: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达成目标的阻碍是什么,我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如果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你的认知就一定会得到提升。因为搞明白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改变命运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