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聊

“自从了解人,我就爱上了动物。”哈哈,读来不禁让人发笑,这是彼得·汉德克的句子。之前读过他的《痛苦的中国人》,只是印象不太深刻了,和中国人也没太大关系,感觉只是名字上的巧合。有一些作家是这样的,他们通常都很晦涩难懂,读了第一本作品往往不知所云,还要找很多辅助资料来增加认识,甚至要和有读书爱好的朋友一起讨论。但他们也都有种魔力就是通过长时间的阅读会慢慢让读者感受到什么叫“无穷”,例子就不必举了,在我看来彼得·汉德克也有这个魔力。

还有马尔克斯,在《苦妓回忆录》里有这样一句:“就像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会被忘记一样,有些未曾发生过的事也可能留在记忆里,仿佛真实发生过一般。”

身在现实的社会,在挣钱之余我要时刻和现实社会保持距离,尽管这会有诸多代价,但内心非常认可和笃定,无论读汉德克还是马尔克斯都是方式之一。对自身抽象思维的保持和向往是极具魅力的事儿,即便只是自我娱乐也是值得的。身边的同类朋友和我吐槽周边生活的过度生活化给自己带来的不满情绪,对此我深有体会并十分理解。时常处于格格不入的气氛中是我的日常状态,在多数人对我的质疑和不解的同时我也十分不解于他们,为何那些日常的、家长里短的话题反反复复说却总也不觉得倦怠和腻歪,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对于人没有思维的不断升华和进步同时又欣然接受地生活,实在难以理解和接受。只是个人是渺小和无助的,或者说小众是没资格质疑和愤怒的,只是默默做点喜欢的事儿并提防着尽量不被洪流卷入就好。

之前在读有关量子物理的书时有一个细节难以忘记,忘记的是那位物理学家的名字,但事情本身记忆犹新。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个科学家不堪生活的重负最终选择自杀的故事,却在我心里留下了烙印。

近来,维特根斯坦(应该是)在晚年时回顾自己一生时说自己过得很好这个细节总在脑子里萦绕。他出身于贵族之家,却主动离开了这个“金窝”远走他乡,过着世俗意义上落魄的生活,但他感到十分安然。说完了这个故事,有一点也很让我觉得奇怪。并非故事本身,而是我们习惯性的思维,即对于是否能效仿之而表达观点且借由现实而把自己代入并得出不可效仿的结论,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维特根斯坦本身的思想上。

我喜欢文章戛然而止的结尾。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末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