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式学习

 妈妈:宝贝下课了,今天听懂了吗?

  儿子:妈,我好累,我累死了

  妈妈:我去,累什么!才上了4个小时的课。

  儿子:当然累了,整整4个小时耶!

  妈妈:4个小时,你昨天都玩了一天了。

儿子:当然累了,要不你来试试看?你来上4个小时的课,我在家玩IPAD,玩微信。

妈妈:你是学生啊!学生就是要念书的,我来上课,你在家烧饭,你上班赚钱,你来接我下课,你行吗?

儿子:反正就是累。

     这是昨天在西湖少年宫发生的一幕。当妈妈的觉得她有道理,想要小孩好好学习。做儿子的觉得他也有道理,觉得太累。是母亲错了,还是儿子错了

杭州的培训班非常火爆也许觉得从老师那边没学到位,或许是培训班的老师教的更好,学生只有去培训班学,老师与培训班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常默契的互补。笔者认为有这几点:一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一味的只注重小孩的学习。二是就业环境的恶化只有从学习上找突破口。三是学而仕则优或是学得文武才货卖帝王家思想导致了目前的这种现象。

我好友的女儿在培训班学习,一个培顺周期下来,问她学会了什么,她说学会了做几个鬼脸相,交了几个小朋友。我朋友的心态非常好,鬼脸就鬼脸吧,总比没学好。

望子成龙,每一个父母都会为小孩倾其所有,古时比现在尤甚《战国策·赵策四》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太后曰:“然。左师公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文:"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世界百强名校有个共同的特点,敢于创新,敢于研发。从某种意义上讲,火爆的培训或许是为权力背书,或许是为老板背书,或许是为腐败背书,学生却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知识格局。

 一些大老粗型的很能干大事,如刘邦、朱元璋之流,文化不高,流氓习性很重,但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尽管是大老粗,但很能办事,也很会办事,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书呆子型和功利型的人物并无多少建树,古话讲秀才造反,三年不乱,其实秀才是没什么学问的,所以才办不了大事。功利型的也是没有什么学问的,也办不了大事。

   话说李斯在上茅坑的时候,看到一只老鼠在吃屎,第二天又在家里米缸里看到一只老鼠在吃米,李斯决定要做吃米的老鼠不做吃屎的老鼠,并开始拜师学习。李斯是个非常功利型的人物,下山之前他的老师“荀子—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告诫他要继续求学,他并无多大的学问,并要他好自为之,但李斯不听,最终被赵高给满门抄斩,并由此有了个成语“鼠寸目光”。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句名言:“礼岂为我而设乎”,为了追求知识和学问,我不会太多去在乎一些形式上的东西,重要的是学知识。古代像阮籍这样太多的的寒门士子,布衣平民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为了国家的那份情怀,十年寒窗,牛角挂书,月亮为光的那份对学习的执著,对理想的坚持,才是我们要学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训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