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孩子”,谁把他养成了巨婴?

1

今天,看到了一个无比荒诞,却又真实残酷的短片,叫《巨婴》。

短片一开始,满墙的照片,满满的幸福。至少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温馨和谐。可是,在温暖幸福的背后,却暗藏这涌流。画面转到刚起床的儿子身上,儿子习惯性的喊“妈妈”,母亲习惯地给他穿好衣服。

图片发自App

随后儿子玩起了游戏。游戏声传来,一旁看报纸的父亲,抬头看了看儿子,终究一句话都没有说。

儿子肚子饿了,母亲端来饭菜,一口一口地喂给继续玩游戏的儿子,然后再给儿子剃胡须,儿子还不满意地指指点点。

图片发自App

父亲遭遇意外离世后,家境日渐衰落,母亲只好变卖家产维持生活。

儿子却不管不顾地跟母亲要钱,只因为他看中了一款VR眼镜。

图片发自App

这一次,母亲因为实在没钱,所以没有答应他,可是从小习惯了要什么给什么的儿子,哪里能接受得了母亲的拒绝呢?

看着暴躁的儿子,绝望的母亲居然伸手掏出了自己的肾脏给了儿子。

图片发自App

这一幕虽然夸张,但是却隐射了现实中那些倾家荡产也要满足孩子的父母的行为。

拿着母亲的肾脏换来的新款眼镜,儿子玩得很开心,等到他玩得饿了,再次喊母亲的时候,却发现母亲早已离开人世。

图片发自App

这时,儿子才知道离开了母亲,他也活不下去,干脆再一次钻进了母亲的身体。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父母亲手养大的巨婴,就这样害死了父母,也害死了自己。

2

看完,很心酸。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无时不刻的在牺牲,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时间、乃至生命……就为了孩子。

那个被称之为孩子的人,或许早就已经不再是孩子。可是,从父母的心底里,还是把他们当做孩子一样对待。对他们无限宠爱,百依百顺,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让他们养成了依靠和等待的习惯。习惯性的等待,习惯性的依靠,习惯性的依赖。离开了父母,会心慌,会不知所措,会失去生存能力,只想躲回到父母的怀抱。

他们逃避,逃避社交,逃避生存。他们不敢去工作,不知道如何去跟人沟通,跟人打交道,更不知道如何做事。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迷在游戏里,沉醉在父母建起的堡垒中。

那是个真空的、透明的空间。那是个温室,而他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失去了父母的庇护,一旦失去了父母筑起的保护层,他们就会失去水分、失去阳光、失去养分,变成枯萎的花、凋零的花。一旦退出了父母的保护,经历风雨,他们会迅速萎缩,失去生命。经不起风吹雨淋,经不起日晒云遮。

这样的孩子,无法在社会立足,甚至无法踏进社会一步,只能躲在父母身后,等父母为他打点一切。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巨婴。

3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巨婴国》中说,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

婴儿需要父母的照顾才能存活,而随着婴儿的长大,父母如果不逐渐改变养育方式,婴儿就会成为巨婴。

归根结底,巨婴是父母一手养成的。

巨婴式教育最直接的“报应”,首先体现在了孩子身上。目无尊长,毫无规矩,只以自我为中心。面对这些毫无礼貌和规矩的言行,家长却认为正常的很。

还记得那则新闻吗?

5月8日,在一家书店里,一名男孩因为跟外教大声念英语,被工作人员提醒小声点。

图片发自App

男孩居然指着工作人员骂:“信不信我抽你丫的?信不信我投诉你?”

而一旁男孩的家人不仅没有道歉,还轻描淡写地说:“你忙你的,他还是个孩子。”

图片发自App

如此侮辱人的行为,家长竟然觉得很正常。

一个孩子,被如此骄纵。竟然上来就要抽别人,投诉别人。不难想象,在任何情况下,这个孩子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作为男孩的父母,如果再以“他还是个孩子”为由骄纵孩子,下一次指不定真的被别人抽了,到那时候他还能这么嚣张吗?

不,社会并不会纵容他,只会教他重新做人。

学者周国平说,真爱孩子就应该从长计议,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父母不可能永远给孩子撑着伞遮风挡雨,也不可能永远替孩子开脱这样那样的理由。

今天,孩子能牛哄哄地抽这个骂那个,当他长大后,社会不再对成年人这么客气,挨抽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这对父母的思维方式多么可怕!

孩子已经严重影响到别人了,你们还认为他是个孩子?

这样看似无限宠爱、百依百顺的巨婴式教育,其实是变相的伤害。

年纪小,调皮捣蛋时,可以成为“熊孩子”的挡箭牌,但如果父母一味继续无度的宠溺下去,孩子的“熊”性格定型了,以后会变成多么恐怖的巨婴,甚至变成潜在的犯罪分子。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令父母晚景凄凉,而这份苦果只能父母自己吞。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真正的爱,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和孩子分离,逐渐放手让他们成长,培养孩子独立面对世界的勇气和能力。

4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享受孩子事事依赖自己时时依赖自己的满足感,是身为父母都会有的成就感。

可是,孩子不能一味的溺爱,更不能一味的让他们依赖。

不要等到明白孩子养活不了自己,甚至连累到自己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才醒悟自己以前对孩子的溺爱,那是多么痛的领悟。父母的一生,孩子的一生,都已无法挽救。

原本是早该独立的大人了,身无一技之长,还窝在家里让父母养活。

在他们看来,既然父母把自己生了下来,就该养活自己,心里不会有半点感恩之情。

如果孩子的依赖心理已经根深蒂固,想要孩子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过来,却是难上加难。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你为孩子的童年付出了这么多,谁又来为你的晚年承担责任?

父母的爱应该是深沉而又有远见的,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他还是孩子……”,谁把他养成了巨婴?

把孩子养成巨婴的人,终将自己品尝自己酿成的苦酒。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还是孩子”,谁把他养成了巨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