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婆婆——写在婆婆过世一周年之际!

婆婆王雅萍是典型的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1956年和河南支边到新疆,到1988年退休,兢兢业业工作了32年,她的经历颇有《戈壁母亲》地缩影。2021年4月13号过世,享年89岁,走完了她平淡而又传奇的一生。婆婆的离世是她的解脱,免除了病痛的折磨,逝者安息,给我们这些亲人留下了诸多思念,尤其是我这个远嫁而来的媳妇,这些年虽然婆婆没有把我当做亲生女儿对待,却给了我许多温暖,她的慈祥、她的睿智、她的隐忍、她的大度,用特有的智慧平衡着这个大家庭几十年如一日和谐相处。


一    

婆婆出生在豫南一个小作坊家庭,上面有一个大她八岁的哥哥,从小深受父母的疼爱和哥哥的呵护,那个年代的女孩子三岁开始就开始裹脚,她妈妈刚给她裹上,疼痛难忍得的时候,哥哥就偷偷地给妹妹解开裹脚布,就这样在裹脚和放脚的交替中婆婆长了一双三九号的大脚。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已经是解放前夕,公爹家颇有点资产,他也读了初中,门当户对便结为夫妻,那一年婆婆16岁,公爹18岁,那个时候家道中落,只剩下了一院茅草平房。公爹感到前途无望,新婚的第二个月便选择参军到新疆工作,婆婆就和大伯哥、妯娌、公婆共同生活。

公爹到新疆以后每个月把工资寄给哥哥开支家庭生活,鼓励新婚妻子去上学堂,于是婆婆开启了她的学生生涯,平时住校,周末回到婆家。上到三年级的时候,自己的妈妈看到女儿在婆家处境尴尬,便把女儿接回了家中,周末回娘家居住。

婆婆天赋极高,完成初小学业便留校任教,处境缓和了许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之后,先是从湖南、山东招收了大量女兵,后又陆续从河南招收大量35岁以下的支边青年,婆婆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公爹在新疆,婆婆在老家,长期分居导致夫妻感情淡薄,也许就不存在什么感情,新婚一个月便两地分居,而且他们那个时候也才是刚刚算成年人。公公当时患上了肺结核,心灰意冷,便写信要解除婚姻,可现实是离婚申请寄到家乡的时候,婆婆已经踏上了西上支边的列车。

西上的列车断断续续20天由火车、换汽车才到达新疆地界,路上婆婆被选为路队长,负责女工们的生活起居。路过公爹所在的团场后,婆婆没有贸然离队,而是跟着大部队到了所在地在奎屯的农七师,立即加入了农业劳动,成为一名正式的兵团职工,并被任命为妇女中队长,那个时候婆婆的管理才能已经显现出来。

婆婆写信想让公爹调到她那边工作,可是公爹已经适应了这边的牧区工作,当然不肯妥协,无奈之下婆婆写了调动申请带着行李到公爹这边工作,婆婆已经是24岁的大龄女青年了。


调过来以后婆婆和公公一起在山区工作,公公是牧业连队的技术员,婆婆是羊群品种改良的化验员,一直到他们的大儿子出生后,婆婆才跳回到场部商业股当出纳。后来二儿子、女儿和小儿子陆续出生,婆婆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公爹从牧区回家休假骑马就要两天的时间,家中的好东西,平时给孩子们吃,丈夫回来给丈夫吃,只是委屈了婆婆。

后来子女们陆续长大,大伯哥在婆婆身边工作,结婚后也和父母一起生活;我老公排行老二,刚工作就带薪进修。我们结婚的时候,小姑子已经结婚成家,小叔子参军刚刚复原回来。

当时婚房是单位分配的,两间平房,自己建个小院并自建厨房和煤房。我们成家的时候大伯哥已经结婚6年,但是大妯娌强烈要求我们同一个标准购买家具,无奈之下公婆当时低标准操办我们的婚事,事后给我们补足金额让我们自己购买电器之类的,既不得罪大儿媳妇,也不想亏欠我这个远嫁的儿媳妇。

当时条件真的很艰苦,房子是公家分配的,我刚工作,老公才学习回来,没有积蓄,对要宝宝底气不足。这个时候婆婆给了我们信心——我现在身体还可以,有了宝宝我帮助你们带。就这样,我们的女儿顺利出生了。


女儿出生的第二年,迎来了团场房改,所有房屋作价归户,我们居住的房子作价4300元,对当时的我们无异于天价,当时的工资只有每月200元,所有的存款不足2000元,原计划买洗衣机也成为了泡影,无奈之下我们回家求助于公婆,看看能否给我们支助一些,婆婆给的建议虽然有点刻薄,却也中肯:

家里还有点钱,是留着给老三结婚用的,再说我们自己要交房款,大儿子家也要交房款,只给你们支援,大媳妇怎么想?

还没有等我说出公婆帮助大伯哥一家这么多年的时候,婆婆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于是给我解释说,大儿子初中毕业就工作,虽然工资是自己存着的,但没有让家里补贴,我老公上了上中,虽然带薪进修,也只是70%的工资,家里还是补贴了一部分,再帮你们买房有点不合适……

想想也是这个理,毕竟还帮助我们带宝宝,减轻我们的负担,于是向小姑子借了1000元,小叔子把他的复员费定存当成活期借给了我们,虽然欠了巨款,毕竟房子是自己的,有了我们人生的第一套房子。


我和老公调到基层工作后,女儿留在城里在奶奶家借读,那个时候小叔子家的儿子还不到两岁,一个到点要吃饭上学,一个饿了要喝牛奶,公婆一天忙的不亦乐乎。

遗憾的是第二年公爹突发脑梗便瘫痪在床,小叔子家的儿子刚够上幼儿园的年龄,照顾公爹的重任落在了婆婆肩上,住在一个院子的大伯哥有时间过来帮忙。

当时我和老公商量把女儿接走,婆婆不愿意让我们的女儿因为转学影响学习,执意把女儿留在她们身边继续读书,我和老公能做的就是承包了婆家一年的牛羊肉,从经济上减轻他们的一点负担。

三年过去了,公爹病逝了,那时候女儿刚刚上初一,办完一切后事,婆婆还没有消停一年,又迎来了小姑子被离婚的消息。

小姑子的婚姻起点就有点悲剧,公婆和亲家是世交,有意撮合小姑子和妹夫的婚事,只是两个人性格相差太远,碍于父母的情面一直维持着这种婚姻,两个人争吵时,妹夫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要不是你妈妈对我好,早和你离婚了……”这段婚姻最终在他们的女儿开始上高中的时候解体了,男方带着他们的女儿净身出户也不愿意维持这种婚姻。


本来身体一向不错的小姑子离婚后的第二年查出妇科有问题,做完切除手术的第二年又查出了肠息肉,本来是个不大的手术,小姑子在术后第二天擅自去掉胃管,导致手术失败,紧接着做手术补救,一系列操作下来,基本是婆婆出钱,我们这个大家庭轮换着照顾。

补救手术分三次进行,最后一次到乌鲁木齐进行的,婆婆拿出了所有的积蓄救治女儿,老公和小叔子再次到乌鲁木齐去陪护,几经周折保住了小姑子的性命,从此以后小姑子就和婆婆住在一起相依为命。

生活开销从婆婆工资里面出,其余的钱按照婆婆的要求合理安排,这种模式一次持续到2020年的10月份。毕竟年龄不饶人,婆婆的身体机能开始衰竭,特别是髋骨做了置换手术后,越发不能自理了。

大伯哥身体欠佳,照顾婆婆力不从心,刚好老公和小叔子都享受了30——50(工龄30年,年龄达到50岁)的优惠退休政策,小叔子还早一年办理了退休手续。

从十月粉开始,老公和小叔子轮流照顾他们的老妈妈,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婆婆随手给小儿子1000元的生活费,被小儿子婉拒了:

老妈妈你养了我三十年,我才养活你一个月……

第二个月我老公照顾完离开的时候,婆婆如法炮制拿出1000元给她的二儿子,我老公的回话让老人开心不已:

我比你的工资高,我不要,留着你的钱给重孙子发压岁钱好了……


春节期间,无论是在外地工作的孙辈,还是上学的小孙子,都回到了本地,全家人陪着老人过了一个团圆年,尽管身体已经很虚弱,婆婆仍然坚持坐在餐桌前陪着儿孙们吃了团圆饭。

三月初,婆婆的身体越发虚弱,把二儿子、女儿和小儿子叫到跟前,开始立遗嘱,并且录成视频的形式:

我名下的存款给每个孙子两万的婚嫁金;

我的后事用我自己的钱办理;

如果我侄子能过来看我,从存款里拿出一万元给我的侄子;

剩余的资金你们四个平分(大儿子的一份由大孙子代位继承);

我的旧房子将来拆迁的话,也是四家平分;

不要过度对我抢救,顺其自然就好;

……

这三个子女都表示老房子留给大侄子,遭到了老人的反对,理由似乎很有道理:

大媳妇和大孙子心太狠,对大儿子不管不问,几乎是折磨你的,给他娘俩留再多的东西,他们都觉得是应该的。

房子分给你们几个,将来大孙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再帮助吧!

……

后续几个子女把老人送到医院,申请个单间,把老人的多功能床也带到了病房里。老人的生命最后一段时光在亲情的包围中度过的,除了最后两天,老人的意识都处于轻轻状态,在安详中闭上了眼睛。


婆婆的一生虽然称不上传奇,但是尽显她的人生智慧。从新婚就分离,丈夫去边疆参军,16岁的花季少女没有期期艾艾,而是努力上进,去上扫盲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为以后在边疆工作打下基础,毕竟那个时代读书人不多,特别是女性有文化的更不多。

她抓住支边的机会,踊跃报名参加,没有直接来找丈夫而是听从组织的安排,有了自己农工的身份,虽然已经在工作上独当一面,却受邀调到丈夫身边工作。有了孩子后,一部分女职工为了子女选择了退职,而婆婆战胜困难,继续工作,最后以干部身份退休,养老有保障,有底气。

不但对子女们的婚姻保驾护航,而且对子女们的帮助有个度,始终把经济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底气掌控自己的人生。特别是在遗产分配上,家孙和外孙同等的继承权,这在一般老人那里很难实现。

婆婆从花季少女到耄耋之年走完了她89年的人生,每个时间段都掌握着生活的主动权,不被动,不仰人鼻息,活得有底气有尊严——睿智如她,从容如她!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念婆婆——写在婆婆过世一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