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艺术之为艺术,斯对立已

这个世界的美丑是相对而言的,诚如光与影一般,光自然不纯然为黑暗而存在,然而黑暗被认知必然是因为光。正如艺术不纯然为艺术家而存在,但是艺术家被认知必然是因为艺术。艺术的定义宽泛,在文明社会里,美术馆、博物馆、书画廊、音乐会,自然都是艺术范畴,而纵览西方艺术,达.芬奇、梵高的绘画,米开朗琪罗、罗丹的雕塑,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作为一个拥有艺术素养的人现代人,自然对这些名字如雷贯耳。只是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在流派、技法、形式等的表现上与东方艺术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每一个辉煌时代之间的人物关系和每一个光耀千古的流派之间的传承延续,对于文艺爱好者而言也务必可以条分缕析,清晰异常,何况普通的读者?普通的读者无需精深的术语,也不必懂高妙的理论,我们只需要一本入门的书籍来做一下梳理,最好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图文并茂,如果可以将艺术发展的时间脉络和传承延续再说一说,那就再好不过了。对于再寻常不过的文艺爱好者而言,《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倒还真的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以标题而言,《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中的“对立”是很吸引人的,作者以学者角度来做解析,用“二元对立法”理清古希腊至今的艺术流派产生、发展、流变背后的逻辑,在500年的欧洲艺术发展历史中,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勃兴的时期,选择了500年间每一个年代都富有个人特色和代表性的艺术家,如果仅仅做一下梳理,或许还不足以让人赞叹,但是匠心所在就是选择每一个时代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比对,让他们的作品说话,以此来对比,同时对比之后再来梳理代表性作家背后的流派、艺术特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对,枯燥的历史线索就变成了一场比赛,再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表达,“把艺术家、艺术品所处年代的社会背景打通介绍,捋清脉络和关系,还原艺术史的真相”的目的还真的就这么达到了。或许因为阅读者的阅历、视野、知识等不同,也许读的时候感受不一样,但是如果对于那种仅仅只是阅读然后有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确实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普及艺术的好书。

严伯钧在研究对象众多的艺术领域的选择时,先侧重选择这些人物的风格,其次选择他们的艺术特性,选择的艺术家基本是同时代的人,却是风格迥异的两个不同类型,尤其是时代的特性对这些艺术者的影响,都做了简要的研究和归纳。简而言之,就是给时代做了一个“坐标系”,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每个代表性作家的艺术特征,以此来构建经纬,让文章知识面更为广博。这一点确实是大师手笔。

我们举个例子,以最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为例,作者选择富有“科学”与“理性”的达·芬奇来和“激情”“感性”的米开朗琪罗做对比,这两位文艺巨匠,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流向,即使到了19世纪初,对立的艺术观点依然延续他们两者在艺术创作上的不同,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家和一个写实严谨的艺术家之间的风格差异,作者先从人物身份入手写影响他们艺术理念的早起经历,比如早年间的生活,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边上的小镇,米开朗基罗出生于上层阶级家庭,出身不同,但是都是那个时代非常博学的人,达芬奇除了艺术,音乐、工程学、建筑学、医学都是一时翘楚,米开朗琪罗雕塑成就举世无双,但是建筑才能、画师、诗人、宫廷乐手依然是他显要身份,横纵的对比和不同的艺术成就指尖的较量,种种的不同和种种的融合在作者笔下就这么巧妙交融在了一起,让人不由得赞赏的确清晰明了,连同那个时代的特色也显得那么明白晓畅。

也许看到这里你也觉得好奇不已了,其实还不知,比如整个西方艺术经典中的对立的两个人,天才画家但英年早逝的拉斐尔与大器晚成但长寿无疆的提香,两位大师都把创作的艺术发挥到了极点,并且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他们的学习经历、思想演变、绘画风格又迥然不同……在这里可不止这些,在这里还可以知晓很多秘闻:创造了繁复奢华的洛可可风格的,竟然是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首席情妇”蓬巴杜夫人;印象主义艺术家我们都认为是由现实事物呈现的,但事实上是“视觉”的错位;恩斯特暴力美学和病态美学元素的源头来自精神病人……种种让人惊叹的事迹都在这里一一叙述,很值得阅读一番哦。

正如介绍词所言:充分地了解不同时期的欧洲社会,从艺术史的角度了解欧洲史的详细版图;“艺术殿堂”统统对你敞开它们的神秘大门。这里是一扇大门,是一扇让你通往艺术殿堂的门,足以给你释放“能量”魅力的巨大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艺术之为艺术,斯对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