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鲁迅《示众》之境——释其展示艺术

  我从小就不爱看书,但鲁迅先生我却还是知道的,不过我对他的作品也仅限于《呐喊》、《朝花夕拾》、《故乡》这类出现在中学课本上的文章,而在我上周上完课后,我了解并详读了先生的《示众》,同时在老师的讲解下,折服于先生看似平淡,实则华丽的艺术手法,仿佛身临其境。

  先生一开始运用衬托的手法,借沙土、空气、狗和乌鸦来侧面衬托天气的炎热,借酸梅汤体现凉意,这些都使描写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对于终生群像的描写,更是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手法,(胖孩子“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秃头一边念着白背心上的文字,一边提防着别人占了他的好位置;小学生“向人丛中直钻进去”;长子“从垂下的草帽檐下去赏识白背心的脸”;有一个瘦子甚至把嘴张得像一条死鲈鱼般;弥勒佛似的胖脸说道:“好快活!你妈的……”;戴硬草帽的学生离开后,紧接着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了;老妈子指点地说道:“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刻画地十分细腻,给人以既视感、镜头感、画面感场景感,如身入其境。

  先生将看似无奇的场景描绘地十分细致,将如此杂乱喧嚣的场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这并不是简单的叙述,而是展示。

  先生运用展示的艺术手法,像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下那个时间的众生群像,展示了先生对于中国这个“看客”现象的批判。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临鲁迅《示众》之境——释其展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