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罗博士版本: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罗博士解读:

曲则全:

很多时候,委屈自己,放低自己,反而能够保全大局。

放弃一些眼前的自私的利益,往往会赢得更大的局面,获得更多的共赢。(放弃的是虚名,得的是“成就大家”)

举例:刘邦刚定国的时候,尽量少收税,休养生息,自己非常节俭。刘邦去世后,吕后继位,也是休养生息,这时匈奴来边境骚扰,首领给吕后写了封非常挑衅的信,大致意思是“你老公死了,我老婆死了,不如你嫁给我吧”。

吕后写了封回信,大致意思是“我年老色衰,不如找个年轻的给你咱们和亲”,接着又送了匈奴很多礼物。匈奴首领估计也思量到自己的不适之处,就也选了一些礼物送给吕后,撤兵了。真正解决匈奴的边境问题,是在汉武帝的时候,那时候已经国力强盛了。

枉则正:

弯曲了反而能够正。

悟道之人的“枉则正”不是被逼迫出来的(被动的一定会有反弹),而是主动地看开一切,绕开一切,我们不用为了一些表面的事情而纠结,向着正确的方向去修行就好。

举例1:韩信胯下之辱,就有“被动枉则正”的味道。

举例2:罗博士小时候正上课,他的一个同学就被叫走了,说他妈妈上吊自杀了,是的,他的妈妈就因为被诬赖说是偷了邻居的一条裤子,然后就自杀了。如果这位妈妈能懂“枉则正”的道理,也不至于自杀,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都没有妈妈了。

举例3:据说日本有个寺庙旁边的一位女子怀孕了,然后村里人都骂这个庙里的老和尚,老和尚只说了一句话“哦,是这样么”,后来孩子生下来,被送到寺庙里,老和尚就养着,后来女子良心发现,说了不是老和尚,而是村里的一个渔夫,村里人又来跟老和尚道歉,还夸老和尚修行好,老和尚说“哦,是这样么”。

老和尚是真正悟道的人,不管别人说什么,绕过去,根本都不在乎,然后自己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这是老子想要表达的“枉则正”。

洼则盈:

只有保持低洼的状态,才能装满水。(谦虚使人进步)

更深一层的意思:摆脱负面偏好,提升自己,把欲望清空,才会有更多的能量向你灌注。

敝则新:

陈旧了就会更新。

“敝”是“新”的基础,没有经历过“敝”的状态,也不会有大放异彩的光明。我们要将自己保持在正在生长的状态中,不断向上,而不要把自己放在极壮的状态。

这样看,其实老子想要让大家达到“成功”,根本不是消极避世地让你“曲、枉、洼、敝”,只是老子在告诉你如何“成功”的方法。老子希望我们达到“全、正、盈、新”,方法是要保证自己是一个“曲、枉、洼、敝”的状态。

举例:罗博士曾经在家里读了10年的中医书,这就是“敝”的状态,那是一段省吃俭用的清贫日子,但正因为有了“敝”,去北京读书后,才有新的思想出现。

这里是指领导者将自己的名利地位放低,才能获得前方更加广阔的空间。

前面四句,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从自身层面讲的,另一个是从领导者和公司之间的关系讲的。并且老子更想表达的发心是后者:领导者自己“曲”了,公司才能“全”,领导者自己“洼”了,公司才能“盈”。

少则得,多则惑:

把欲望减少了,才能有所成就;如果无限地增加自己的欲望,就会愈加困惑。

领导者要减少自己的欲望,这样大家才愿意追随你,成就你。

举例1:稻盛和夫,为了全体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幸福生活而努力。中年出家回来后办第二个企业,据说每晚都静坐问自己“我到底有没有私心,有没有私心”,翻来覆去地问,发现自己是真的没有私心,于是才办的,结果没多久,又成为世界500强。

我们总要想想,我们的一生,能为众生带来什么。

罗博士给年轻人的工作建议:

1、我做这个工作能给世人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价值?

2、这个工作是不是我感兴趣的,且非常快乐?

3、认真的做,不断反思,且坚持十年以上。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牧:领导者

悟道的领导者保持混沌的状态,作为天下的领导者。不彰显自己才会把事情做好。(后四句在上一章解释过了,这里就不讲了)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对于领导者来说,不与员工争利益(钱财、名誉、地位等虚妄的东西),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放下,大家才会来成就你,你的企业就会做到最好,天下就没有人能够与你争了。

启发:我们老百姓每天都在跟别人争,争来争去,最难受的是自己,因为比较是会带来痛苦的,比如孩子考试,一定要考第一,可是换一个地方呢?永远都有比你厉害的,你跟别人比最终的结果就是痛苦。

举例:罗博士的妹妹一到考试就会发挥很好,他不解,问他妹妹不怕考试吗,妹妹回答说“考试有什么害怕的?考试就是展示我学习好坏的一个机会啊”,罗博士受到启发,把注意力从“害怕考不过别人”转移到“把考试当成检验自己学习如何的机会”,后来也从学渣变成了学霸,考博士时,考成了公费博士生。

所以老子根本就不是教我们与世无争、消极避世,而是教我们用出世的方法做入世的事情。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上古时人们讲的“曲全”,难道只是说一说而已吗?事情做得好,全归功于遵从了“道”的法则。

曲:不是委屈自己,而是曲得全是名誉、地位、金钱的虚相、名相,而且你看清楚这些东西根本没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些都是附带的。“全”是指做好事情。

虚幻的“名相”,名誉、地位、金钱,转瞬即逝,“自然之道”就是“天之道”,就是“无我利他”。

启发: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道德经》不是老子凭空写的,而是他作为国家图书馆管理员,整理的上古时代君主管理的智慧。




记得点赞哈~


以上正文内容均来自喜马拉雅听上罗大伦博士的“每天聊点《道德经》”,如果我总结的文字有差异或者不到位的地方,那的确是果然童鞋目前的理解有限,跟罗博士无关,还望大家谅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