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阏与之战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到三十七年之间,魏冉为了自己陶邑的利益,出兵攻打齐国。而在秦国国都咸阳的秦昭襄王,终于跟在秦国逗留了一年多的范雎接上头了。就在秦国大军在齐国攻城略地的时候,范雎已经在后面开始撬魏冉的后门了。

虽然范雎抛出了他著名的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想,但是魏冉毕竟在秦国根深蒂固,要想扳倒魏冉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在接下来的秦昭襄王三十八年记载了,秦国中更胡阳(在《资治通鉴》中说的是胡伤,这是一件事同一个人)率领军队攻打赵国阏(yan)与,但是很遗憾没有打赢。

赵国虽然挨着秦国很近,但是阏与那个地方算是在赵国腹地,怎么也算不上是远交近攻。毕竟范雎的建议是先拿韩国开刀,拉拢赵楚两国,上来就得罪强大的赵国跟范雎的战略是相悖的。

关于阏与之战,在《秦本纪》只是一笔带过,但是这一战在赵国确是提振威风的一战。毕竟赵国跟秦国相爱相杀了几十上百年,赵国屡吃败仗,这一场正面争锋的胜利让赵国一时间扬眉吐气。也正是这一战,让赵奢一战成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举成为一代名将。

不过单凭一场战役的功劳,不足以让太史公为他立传,关于赵奢的生平和这一场阏与之战的详细记载都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不过关于这一场战争,在《赵世家》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法有所不同,世家中说是秦国和韩国一起攻打赵国阏与。到了列传中就成了,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至于真正的真相并不妨碍这场战争的结局和后续的发展,因此也就不必过于执着了。

赵奢本是赵国一个小小的税官,有一天他收租收到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平原君赵胜家,结果平原君家的管事觉得你算哪颗葱,敢来收我们家的税?结果一连九个管家都被赵奢干死了,平原君就火大了,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啥意思,不知道我收拾你是分分钟的事吗?

赵奢一点都不慌,稳如老狗,说到,你作为赵国公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果你都不遵守赵国的法令,那还有谁会把法律当回事?长此以往国家必然会衰落。结果平原君就吃这套,觉得这货说的在理,是个人才,于是就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就让他掌管全国赋税,没多长时间就国富民强了。

按照列传记载,当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的时候,赵王就着急大臣商议,关于这件事,可不可以去救援。

廉颇说地形不利于我方,要想救援实在是难度有点大。赵王不死心又去问乐乘,这个乐乘就是那个燕国大将后来收到燕王排挤跑到赵国的乐毅的儿子,结果这个乐乘说的跟廉颇一样。

赵王依然不死心,继续找人问,于是这次就轮到赵奢了,赵奢说地形问题不光是对咱们不力,而是对双方都不利。既然如此,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事我去办。

赵奢在赵王面前虽然话说的很满,但是他其实另有打算,并没打算一上去就跟秦军来个鱼死网破,而是一出门就猥琐发育起来。出了家门口,离着邯郸紧紧三十里的地方他就下令安营扎寨了。同时还下令,谁敢说关于打仗的事就地处决,结果真有个头铁的,就上报说秦军现在到了武安了,快去救吧,要不然就来不及了,结果话还没说完他就被赵奢结果了。

赵奢在明知军情紧急的情况下还是按兵不动,一直待了将近一个月,这期间他修建营垒给外界释放信号,我就在这里不动了,只要你秦军不过来就行。其实赵奢这个动作非常危险,从秦军的动态来看,此时秦军已经到了武安,武安到邯郸也就百余里路,可见秦军的目的并不是区区的阏与之地。如果秦军拿下武安就会直捣黄龙,冲着邯郸就来了。

不过所幸的是,在秦军得知赵奢的动态之后就放心了,这个赵奢是谁?听都没听过,要是领兵的是廉颇的话,也许他们还会考虑一下,现在来的是一个主管财政的,看来赵国没人了,阏与之地看来他们是放弃了。

就在秦军调兵遣将准备对武安动手的时候,赵奢下令全军轻骑出发,偷偷摸到了阏与,要知道阏与在武安后面将近二百里。赵奢这一举动相当于断了秦军后路,之前廉颇跟乐乘都说过,阏与之地地势复杂易守难攻。而秦军轻敌冒进,都从易守难攻的关隘下来,跑去攻打县城了,这就给了赵奢机会。

现在主客异位,秦军得知消息之后快马回援,奈何为时已晚。赵奢占据有利地形,对秦军展开屠杀,杀得秦军丢盔弃甲四散奔逃。由此一战使得赵军气势大胜,也使得赵奢一战封侯。

回去之后,赵奢被赵王封为马服君。之所以介绍赵奢,当然是因为阏与之战确实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对于赵国来说可以说是命悬一线,影响深远。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这个赵括就是另一场战争的主角之一,不过是悲惨的主角。如果没有这一次赵奢一鸣惊人,也许后来就轮不到赵括出面主持大局,对于赵国来说,这可能就是福祸相依吧。当然了即便没有赵括,大概率也会有李括王括为那一场战争垫底,历史没办法假设,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后人也只能留下一声声叹息,徒叹奈何造化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秦之阏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