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仲:说不完的侗话,道不尽的传承

(作者:唐雪融 胡世亮 张瑞洪 李子祎)

手记:“我叫杨保仲,保卫祖国的保,不分伯仲的仲。”杨保仲校长笔直地坐在办公椅上,面带微笑地介绍着自己,言语中透露出一股书生意气。他穿着朴素,面色却十分精神,讲起话来更是条理清晰,自有领导者的气质。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通道一中合影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侗话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有一个无法越过的门槛,即侗话本身并没有文字作为支撑,这无形间给侗话的传播造成了困难。面对如此难题,身为《侗文化与校本教研》主编的通道县第一中学校长杨保仲分享了他的看法:“侗话的推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上,相反,应该把重心放在侗民族的文化上,要让学生更加地深入了解侗民族文化。”

      在他看来,侗文化作为侗话的载体,二者是应该互相成就的。侗话应当借助侗文化这块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获得良性的发展与推广。

      通道县第一中学地处侗族聚居区,在办学上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据杨保仲介绍,学校会举办一些融入侗文化的班会和艺术节,也有学生社团展开相关活动。这种特色的优势和意义在于能让学生同时加深对侗话和侗文化的理解,如在搞艺术节时穿插侗歌、侗戏,表演的同时既用到了侗话,又展示了侗服,从而让侗话和侗文化“交融到一起”。除此之外,他们还将侗歌、侗舞等编成了册子,试图将侗文化引进课堂。

        侗话和侗文化同气连枝、互为表里,将侗话和侗文化结合起来传承下去,是杨保仲校长办学的态度与方式。

二、莫怕无人问,侗话自“馨芳”

      随着侗族聚居区的进一步城市化,侗文化逐渐成为侗族发展的文化招牌。但与此同时,商业化也正在侵袭着传统文化,人们不禁担忧侗话是否将会渐渐消亡于现代语言体系。对此,杨校长爽朗地答道:“侗话消亡没有那么杞人忧天,消亡是谈不上的,新文化的普及也不是抹杀。”

      这些年来,在旅游兴县的政策号召下,从学校、村寨再到社区,都竖起了保护侗文化的旗帜。据杨保仲介绍,旅游兴县的三张名片为:民族特色、红色旅游和自然生态。这三张名片特色鲜明,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伴随着侗话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其复杂的语音声调和语法结构,而这只不过是侗民族文化的冰山一角。杨保仲笑谈:“侗话的丰富性离不开侗族的娱乐文化,这里是歌的海洋,舞的胜地,不仅有传唱万家的侗歌,还有姿态万千的侗舞。”杨校长认为这些歌舞文化中蕴藏了侗语强盛的生命力,侗语也正因其本身的多姿多彩而得以传承下来,不用担心无人问津。杨保仲的这种自信正是来源于不断发展的侗文化和侗族人的文化自信:侗话作为侗民族代代传承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也足以令人自豪。

三、有源之水,方可流长

      谈到侗话的迷茫前景,杨保仲校长语重心长地说道:“侗话还是要传承和保护的,新一代年轻人难免会忽视非物质文化的流失。”他长叹一声,继续道,“当代年轻人不要忘了侗话,要记得自己的根。”作为一个立德树人的教育者,杨保仲深谙“文化根脉”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主编校本教研的原因。他无比清楚:侗话是需要这个民族用内心去感受的文化火种,也是侗文化的源泉,而有源头的水,才能源远流长。

图为通道一中校园内景

    杨校长起身望向窗外,学校里设施完备,但一转眼就能看见广阔的田野和瓦片楼房。从校园的栏杆到整体布局,无不体现着现代文化与民族传统特色的交融。不远处的风雨桥横跨江流,连接了无数个时代,也和解了无数次新旧文化的交锋。

      侗话的发展与传承,在学校,也在广阔的远方。

      侗话传承的感人之处,或许就在于没有纸面的文字传承的口头相授,正在于每一颗保护侗文化的赤子之心。每一个语音都是一颗民族文化的种子,谁知道这其中会有多少说不完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保仲:说不完的侗话,道不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