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2:冥想

第二节 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

温馨提示——

本文主要讲了冥想的作用:提升专注力和保持情绪平和,以及它的科学原理。

为了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我引用了大量的原文。不愿意看的读者,直接就此打住,只了解冥想的作用就可以了。

接触并做到日日冥想好几年了,是在每天晚上的瑜伽练习中完成的。

几年的时间,外在与内在的改变确实挺大的,但却不知是冥想的功效。今天读了这一节书,才真正理解了冥想的魅力。

听听作者是如何评价冥想的:

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冥想、打坐、禅修等似乎都是那些与世无争的人做的事。但我建议你认真对待一下这件事,因为它会扎扎实实地影响你的生存质量与竞争力

文中还提到很多顶尖人物都在运用这一工具,比如比尔·盖茨、尤瓦尔·赫拉利,等等,可以说,冥想就是一条隐藏的成长快车道。

其中的原因是怎样的呢?

一、七个小球的秘密(冥想的作用,专注及科学原理)

普通人和聪明人最大的能力差异是什么?是长时间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正如《暗时间》一书的作者刘未鹏所说: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人脑的基本配置都差不多,没有谁的大脑更加特殊,但是人们在大脑的使用上确实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使用“工作记忆”的能力。

人类的大脑看起来很厉害,但意识所能处理的信息数量并不多,平均为7±2个,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但都在7个左右浮动。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记住七件左右的事,多了就会忘记。

像一周七天一样,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脑子里有7个小球,它们代表我们的脑力资源。

成绩好的人的真正优势在于,他们能够长时间让“7个小球”同时关注一件事情,以保证高质高效的学习,而在成绩不好的人脑中,很可能一个球在播放背景音乐,一个球在想晚上吃什么,一个球在担心即将到来的考试……真正用于学习的小球或许只有三四个。

而且,不学习的小球还可能干扰或压制正在学习的小球,这就可能造成7-3<4的效果。而成绩好的人的小球在集中配合的情况下,可能产生4+3﹥7的效果。你可以想想,日积月累,这种脑力差异会使人产生什么样的差距。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脑力资源利用率的竞争,你能多开发一个小球的脑力,就多一点竞争力。

好在这种差异并非不可逾越,大脑的7个小球是可以被训练的,借助恰当的方式可以让它们目标一致,共同协作。这种理想的训练方式就是冥想。

在冥想过程中,我们仅需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也就是说,让7个小球做一件事,如果其中某个小球“走神”了,把它柔和地拉回来即可。坚持这种练习,你就能养成专注的习惯,将专注变成无意识的行为,在不冥想时也能自动抑制思维离散,控制涣散的精神。

换句话说,“7个小球”都能在需要的时候为你所用。现在,你终于知道这个看起来什么都没做、与学习毫无关联的活动,是如何使一个人变聪明了吧?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这种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这种练习可以从物理上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一个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影响人聪明程度的因素。

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把它看成一种健脑操来做……你会感受到它的效果。

二、保持情绪平和,不过如此。(冥想的作用,保持情绪平和及科学依据)

在书中,作者讲道:“在我的理解中,这些小球大部分都非常“轻”。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个电视剧中的场景、一件要做的事情,都可能让人的思绪瞬间脱离现实,毕竟,想要改变现实世界很难,但在脑中幻想改变,成本约等于零。所以人们一旦在现实世界中受困受阻,就会不自觉地去虚拟世界体验舒适与自由,人类避难趋易的天性也正好有了出口。

《心流》一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个比方:一个人从外表看是在静坐,但内心却如同瀑布一般,无数念头蜂拥而来……脑中就像热锅里的气体一样,各个念头之间没有什么束缚和联系,各自撒开脚丫欢快地狂奔,内心一片混乱,熵值非常高。

这正是人们分心走神、幻想丛生时的真实写照。我甚至能想象这些小球在大脑这个小“房间”里像乒乓球一样反弹跳动的场景。这种混乱让人心浮气躁、缺乏耐心,对眼前的事物无法保持专注,只想做更轻松、更有趣的事情。

当然,有些小球很“重”,犹如铁球一样沉在“房间”的某个角落。这些重量来自巨大的压力,比如经济压力、职业困境、情感危机、社交恐惧等,沉重的情绪如同磐石一般压在大脑中,挥之不去。人们既无法赶走它,又不愿去碰它,于是不得不让它长期占据着自己的心智带宽,让人无心做事、郁郁寡欢。

一轻一重,很多人无法摆脱这两种情绪,为此苦恼不堪。一些人甚至盲目求助各路“心灵导师”,花费不菲,最终也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事实上,你无须求助任何人,也无须花费钱物就能完成自救。开始冥想,时常练习,你就能渐渐走出情绪困境,成为一个凡事心气平和、稳若泰山的人。

对于那些过轻的小球,保持专注就能给它们加码,让它们稳定下来;对于那些过重的小球,你冥想时必须正视它们、接纳它们,否则你无法做到专注。

一旦正视、接纳之后,那些隐性的压就不那么让你伤神了,这也是我一直倡导大家把心中的困惑写出来的原因,因为只要写出来,那些紧张、担忧、畏惧、害怕等情绪就会在清晰的观察下无处遁形,小球的重量自然会减轻。

只要持续练习,脑中的小球就能保持最佳质量,既稳定,又可控,人们就能把注意力和情绪锁定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下。

可见,冥想并不只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心灵修炼活动。当我们用知识去观察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这个看似虚无的技能正是我们的制胜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觉醒》2: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