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分享学习群的经典片段

课堂永远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讲述他在教育写作研修班的经历,好像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到那个教学的现场一样。一堂课我们面对的学生多种多样,出现的问题也是各种各式各样,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似乎都无法做到完美。但是文质老师在这本书日常教学的情调的第128页里。有这样一个标题,说只存在差异,不存在差生。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价值认可,吴老师才会在最后说,不挑学生,更不挑剔学生是否接纳自己。那我所举的这些现象呢,大家也就当做我日常当中的一些观察所得,也不可妄传啊。

二、其实在很多时候,老师经常对学生都是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过分的关注优秀生,而忽略了后进生,所以在课堂、课堂上往往以优秀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总是埋怨后进生的懒惰、不积极,总是打击他们,或者是对他们不闻不问。

的确,教学现场就是每一位教师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一个众念的修炼场域。这九个字,不仅仅是一个阶梯型逐步上升的关系,更应该是一个圆形循环护身,一个人越能见众生,他就是越能见自我、见天地。因此,在读张老师的下卷的第一部分课堂教学技能探讨13例中的每一个教学案例背景下的每一次的反思,即是一次看见一场。

老师教知识是永远教不完的。我主要是想给学生埋下一颗颗自信,爱自己的种子,我经常跟他们说,我教你们的是种子。

现在我真的是可以做到脱稿点评,所以每一个人一定要去成长,我经历了第一次之后,第二次我就开始上瘾了,第三次我就真的就是那种跃跃欲试,一点都不紧张,不怯场了,我不会像是之前,我的稿子没准备好,我去担心我会不会讲不好,现在我完全不会,我会把我的东西全部装在我的脑袋里面,逼着我的脑袋去整理,去整理框架。这个很有意思,你看学生在讲台下表现不好,我们就怪罪学生,我们自己在讲台下感觉不太对,我们怪罪的是上课的嘉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自身有没有去反思。我们再去做老师的时候,有没有做到这种现场感,在场感,为什么我们在没有反思自身的同时,而是直接把所有的问题都怪罪于学生呢?这个就是公开课,肯定是不能过于功利化的,过于功利化的公开课就是表演课,就是一种假的课堂,对于我们山区的这种公开课,我们如何能把他做的不那么假一点呢?就是可更多的真一点,这个时候我觉得就是我们的教研一定要教研要常态化,包括我自己的学校,一到公开课就是。很随便,包括我自身可能都是这样,但是又反过来讲公开课,因为它存在不太真我们就一味的去诋毁吗,对这点还是不太赞同,公开课其实可能是在我们山区,再大一点的学校,特别是城区里面的学校公开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何把这个知识变的让学生更加容易,或者让他们更加开心,更加乐意去接受?我觉得这个并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教知识每个老师都能教,而我们学过教育学的人,区别在于我们可以关注到孩子的内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梳理分享学习群的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