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始终隐藏在作家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同时也始终贯穿他整个人生

老舍的小说常被人称之为“京腔京韵”虽然后来的王朔为此持否定看法,但我们暂且不从语言上去看老舍作品的特点,从老舍的作品故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发现另一番景象?每一个作家都有一种内心的表达会付诸于作品,虽然故事不同,题材不同,但都会不经意的流露出一些作者本身带着的精神指向,如果假设把老舍的一生归结于简单的“绝望”,那我们也似乎能从他作品中找到这种绝望的影子,有人怀疑我这种倒推的假设法,其实读书不需要太过拘束,科学都是经过假设才获得突破,文学为何不可以改变这种常规,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这其实也是试图找寻老舍这种悲剧人生态度的来龙去脉,毕竟他以这种近乎最哲学的方法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我们也不妨去寻找这种哲学的痕迹(哲学作家加缪说:判断人值不值得活,是哲学的终极问题),从老舍的那篇猫城记中,通过环境的困境带给生命的堕落悲剧,我们一直看到故事结局,他表现的那种绝望感,这种绝望感一直随着老舍的作品,贯穿其整个艺术生命之中,骆驼祥子,一次次的买车卖车到最后的绝望和自暴自弃,我们发现老舍很愿意特意塑造一些被困在让人绝望的环境中的人物。

这种绝望的环境中,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始终思考的,这种环境过去有,今天我们不能保证它没有,虽然时代变化,但这种绝望的心境可能会始终伴随着某些人群?我们从老舍的猫城记、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等作品中,看到了这种类似于类型化的故事情节,对你人物却有着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命运,人物想变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被环境所困,最终想变好却变不好,直到绝望以至于最终的走向堕落。

在骆驼祥子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个对自己身体有一种迷恋和自信的年轻人,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却最终走向毁灭,对于这种人生的命运悲剧,我们在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解读,过去我们归咎于旧社会,也有人可以归咎于婚姻和个人的选择和奋斗等等,这就是总体上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骆驼祥子的故事,但这种暗含的人生不断走向绝望,却完全不同于巴金他们的作品,通过人物的离家出走,那恰恰是一种希望。

通过作品可以透露作者的人生观,我们即便是在四世同堂的这本书中,也没有看到老舍那种对未来的希望,总是隐藏着那种时代悲凉感,这种悲凉感其实我们能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也能看到感受到这种悲凉感,但这种悲凉又有着鲁迅般的激愤,人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绝望始终跟随者老舍,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他。

文:饼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绝望始终隐藏在作家老舍的文学作品中,同时也始终贯穿他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