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莫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在上文品读了“如其仁,如其仁!”文章先是提到孔子谈论晋文公和齐桓公的不同特征。

晋文公和齐桓公同是春秋五霸之一,都有称霸之心。

只是两者处事的方式不同,晋文公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压在天子上面做事,孔子说他奸诈不正。

而齐桓公则比较收敛,还是看着天子的脸色做事。

其实两者都是要争夺王位,只是一者过于粗暴,一者比较收敛。

后文提到子路和老师们聊管仲的事迹,子路认为管仲不算是仁人,因为他没有为之前侍奉的国君同死,不仅没死,还在为敌齐桓公效力。

但孔子说,管仲为齐桓公多次召开九路诸侯会盟,没有使用武力,都是管仲出的力,这就算是他的仁德了。

子路看的是单方面的事来下定论,而孔子看的是一个全局观,以大方面来看事物。这就是格局与修养的维度区别。

继续下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莫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