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明师”方能成“名师”——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点思考(一)

还记得2005年初来实验时,教学楼墙上的宣传语是:三年出师,五年成才,十年成名。当时,觉得这对老师的要求实在是太高,有点难以企及。在我真正融入实验时,才发现这个学府里真有太多践行了这条宣传语的老师。他们身上有太多的闪光之处让我仰止。头脑中对成为名师就有了一些期待和向往。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我回头再想起那条宣传语时,确实有些无颜面对。

昨日,学校的教师大讲堂活动请来了兵团二中的谷连福前辈,谷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这个讲座更是将我打醒,无追求的老师就无作为,无作为的老师就无成长,无成长的老师就在误人子弟。这是我的清醒认识,也更让我开始深入的思考,做个明明白白的老师,才能成为名师。

一个知名度高的教师,其名究竟“名”在哪里?谷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引人深思。教师的“名”,名在人格高尚,名在终身学习,名在追求素养,名在勇于创新,名在科研出色。

人格高尚是做教师的前提,你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你是社会方向的引导者,你是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我们都知道:宁愿培养一个有道德的庸才,也不能培养出无德的高材生。宁愿培养一个勤劳致富的农民,我也不能培养出一个毁灭地球的科学家。教育者必须是有德者,必须是人格高尚的榜样,能成为学生的标杆,时刻是衡量学生的一把尺子。教师的专业中包含着专业精神,即师德修养。师德的核心是:爱生、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当你选择教师时,你应自问:是否喜爱学生,喜欢所教学科。这是爱生、敬业的个性品质的基础。

刚刚当老师时我们都会毫不犹豫的给出此问题的答案,而且,斩钉截铁肯定无比:我爱学生,我爱我的专业。但是随着教龄的增长,年华的逝去,琐事的繁杂,工作的热情的消减,你是都还能给出如此肯定的答案呢?

不明白自己,也就无法明白的生活,不明白自己的缺失,也就无法成为名师。我的学生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我在乎你的“在乎”》的随笔。我摘抄几段分享给大家: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不会放弃你,我会一直管你!”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不会放弃你”是在告诉我:“学习当然是你的事,但只要我们是师生,我就会像在乎其他人一样在乎你,我可以等你醒来,我也会让你醒来后不那么无助,我是在你身边的!”

太多同龄人与我一样,理想容易被风雨淋湿,腿脚容易被泥沼深陷,在每一个风雨交加的时刻,我需要有人在乎我。我不想再听到冷言冷语,我想要一双温暖稳健的手摸摸我的头,带我走出暗夜。(节选自马仟芮随笔)

学生的这份在乎,将我深深的震撼。我从不认为我不爱学生,但我从不知道,我的爱有着这样大的意义。她的文字让我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来审视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着怎样巨大的力量。更让我愧疚的是孩子的另一段文字:

“在乎”对老师来说更是难,是极有可能的单向付出,是孤独的不可言说,是苦楚的长久停留。我感激您瘦弱身板下的坚毅,感激您不被领情后的执著。我第一次从一个人身上学到“在乎”的力量,我想这是比分数更有力且长久的存在。(节选自马仟芮随笔)

这段文字里的教师形象是如此的高大,我深感自己不能担得起这份夸赞,能做的只有检讨自己,让自己做个明白的老师,对得起学生的这份“在乎”和包容。

教师人格的高尚,绝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仰止的高山。它其实就在我们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勇于付出自己的爱,敢于成为学生的标杆,易于包容学生的成长,善于引导道德的方向。做到了这样的明,你是否可以有底气回答之前的问题呢?我自问,做到这些已经很难,但做到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教师也需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让自己始终有崇高的人格追求,有坚定的人生方向,知道:知也无涯,教也无涯。我要做这样的“明师”,为成为“名师”而不断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明师”方能成“名师”——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点思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