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

《静悄悄的革命》404天  20191009

图片发自App


综合性学习和学科学习是当今教育界的两种课程模式,两种模式有一定的关联,又有一定的区别。前者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后者是当今很多地区和国家现行的主流。在理论上,我一直这么认为,但真正两者有什么区别,我的心里还不是特别清楚。

然而,通过滨野老师的一节课例,才让我明白,即使是学科教学,也完全可以实施活动、合作、反思的课堂。

在这节课上,斌野老师通过默默的观察作业中的儿童,鼓励那些情绪焦虑的儿童“画一条线也行”,从旁守护努力想要表达的儿童,对需要帮助的儿童给予体贴如微的关照。这些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老师关注的是学生这个人。无论学生发出的是什么球,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接住,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注。

这节课,老师能够结合学生提到一些害怕这个词,敦促大家注意:有几处说了“害怕”?然后,借此让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各述其见。并随着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自然又让学生引出了“害怕”“爷爷”,文中出现的几处不同的词,通过讨论,大家共同理解了这些词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鼓励、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完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和其他学生一样是积极的倾听。

特别特别好奇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这么好的状态呢?后来作者进行了解密,其秘密就在于斌滨野老师的应对里。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在倾听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与每一个学生的状态,尤其是儿童发言没有得到充分提问时,他会细心的提示“某某同学说了……”从而引发其他儿童的注意。

一个老师,能做到在课堂上应对式的倾听,并把倾听作为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这就意味着:一,要认识该发言是文中的那些话语所触发的,二,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就触发的,三,认识该发言同该儿童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这样来想,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倾听则会发生着神奇的作用。

当然,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老师应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这就是说,当学生进行发言时,老师不是拘泥于好的发言,而是对所有儿童的发言都给予信赖和期待。

仔细品味这些话,我才知道,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应对学生,这是需要很多细节的处理和自己的日常观察时的不断训练的。但左先生又特别提醒我们,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而其他方面的理论及技能,不过会占了三成的比例。

于我来说,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改革的错误认识及做法,至今才有了较为明晰的方向。技巧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诚实的面对每一个儿童,诚实的面对教材。

明白了技巧技法与态度之间的关系,侧耳“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声音,专注于“串联”与“反刍”的老师才会在实践中保持方向正确,少走弯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