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接着给您分享李蒙老师的《民企教父沈万三》,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应对这场命运危机的。
02 命运总是让人难以把握
上一段讲到沈万三通过察言观色试探斜里布花,并暗示愿意用银子免除丁役。这个时候,双方都心知肚明,交易可以达成,只要条件合适。为了继续试探沈万三能接受的价码,斜里布花故意不再提抓丁的事,东一句西一句的扯起了闲篇,就是不把主题点破。
没想到他不急,沈万三更不着急,并打发人到镇上的酒楼买来一桌酒菜招待斜里布花。看着对方大口大口的吃相,沈万三完全放心了。
其实谈判就是这样,越是重要的事越得稳重。虽然双方都着急知道答案,可就是不能急着开价,因为谁先开价谁就陷入被动。哪怕是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出卖自己的真实意图。
沈万三既然已经探明了对方的来意,心里有了底,就不着急了,只是微笑着陪着,一言不发。这一招果然管用,本想趁机开个好价的斜里布花,看沈万三变得气定神闲了,知道自己的心思已经被看穿,再端着已经毫无意义,于是就把条件和盘托出。
原来这个斜里布花一心想给县里的达鲁花赤送只鹰,也难怪,谁不希望得到领导的关照,所谓能力不足礼物补,送礼这事自古有之。想要送礼巴结领导,又不舍得银子,这位斜里布花是思来想去,终于想出来个好主意,利用这次抽丁的机会跟沈家做个交易。
既然价码已经开出来了,沈万三也不含糊,当场答应。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就买来一只上等猎鹰,装在笼子里顺带备上礼品就去见了斜里布花。本想通过这次送礼可以顺利免除自己的丁役,可谁曾想天大的不幸正在悄悄降临。
他们两人兴冲冲地带着猎鹰一路赶到县衙门去见这位顶头上司达鲁花赤。听说有人送礼,这位大人很高兴,亲自出来迎接,可是谁料想,这天气太热,猎鹰在笼子里闷死了。这下可惹恼了达鲁花赤,结果应了那句话“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老天就是喜欢捉弄人,这沈万三注定要倒霉了。
03同样被抓丁选择不同结果就不同
沈万三和他的弟弟都被抓了壮丁,全村被抓的好几十人。估计这个时候,他们只能叹息自己的悲惨命运了。可是沈万三从没绝望,他始终觉得命运是靠自己争取的,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
他听说有位刘员外要到金山祈福,而且有位大人物要亲自陪同。一项细心的沈万三马上想到两个信息:一是刘员外要来金山祈福;二是这位刘员外来头不小。于是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好奇,想见见大人物都要亲自陪同刘员外到底长什么样。
读到这里,不禁感慨,这个沈万三确实有过人之处,他的机灵劲别人比不了。这得益于从小喜欢细心观察,慢慢地想象力和对信息的敏感性就比别人强。他能从在不经意中总结出他关心的信息。对于年轻的父母,建议要多读读这本书,对怎么培养儿女很有启发。
我们从李蒙老师对故事的描写中,总结一下,看看什么样的孩子发展空间大。
首先通过上一节,我们见识了沈万三遇事不慌,特别沉稳的本事。另外一点就是乐观自信。
沉稳得益于对人性的了解。从小多留心,事事善于总结分析,他就能从人性上找到答案。凡事都是和人打交道,能够猜透人心,遇事自然能快速分析利弊得失,有了答案自然就不慌了,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心里有底”。
乐观自信也是源于对人性的思考,沈万三知道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与其被动认命,整天愁眉苦脸垂头丧气,不如主动出击,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有句话叫“爱笑的孩子运气差不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儿女将来有没有出息,关键在于想象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观察,多思考。不能啥事都管得死死的,这样只能让孩子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
咱们回到书中,修山路也需要人手,由于早有准备,沈万三自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修山路,虽然选择修官道要容易得多。就是这次选择让沈万三从此跨上了风云莫测的道路。而此时的沈万三并不知道这将给他带来什么样命运。
在一群衙役的簇拥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被两个人搀扶着走了过来,这位老人就是刘员外,身后跟着一大群人,有男有女,还有几名当官的。终于等来的机会,沈万三当然不愿意放弃,于是不自觉地就跟在了这群人后面。
老人是到山上一个叫“秦王避暑洞”的洞里祈福的。据说洞里有股清泉清凉刺骨,在里面泡澡,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还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祈福。老人独自走进洞里,他的儿孙还有随从都跪在洞口。
时间过了很久,见洞里始终没有动静,沈万三有些担心,又见外面的人各个神情麻木,丝毫没有起身的样子,就慢慢走到洞里,结果惊动了老人。在老人的质问之下,沈万三如实回答,因为怕老人出事才进来看看。
就这样,因为好奇心,沈万三遇到了刘员外。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让沈万三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考验,到底沈万三如何应对考验?我们接着往下读。
人生就是这样,往往不经意的举动,恰恰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想想道理也很简单,一个积极上进的人,自然对那些有利于自己进步的机会十分关心。一个整天不务正业的人只关注坑蒙拐骗的机会。
这种习惯在绝境中寻找转机的意识已经在沈万三心里扎根,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而这种意识在沈万三的一生中屡屡起到关键作用。
再说刘员外,听了沈万三的这番话,也不做声,只是慢慢走出山洞。突然他脸色变得铁青,然后大声质问自己的儿孙,有谁想过老人在洞里会出事。刚刚偷着跑去凉亭喝茶的大儿子刘钟博见老爷子正在发火,赶紧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本来没跟众人一起在洞前长跪就已经让自己很难堪了,面对老人的质问更是哑口无言。
善于懂得人情世故的沈万三赶忙替这位大公子打了圆场,说本来这位大爷也一直跪着的,不过被那几个官爷招呼走了。这个举动让刘钟博心生好感,刘员外也不由地再次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个年轻人然后就上了轿。突然他吩咐沈万三说:“你来抬轿”。面对突如其来的吩咐,看看沈万三是如何应对的。
李蒙老师原文是这样描述的,沈万三微微躬身,恭敬说道:“老太爷是长辈,小人是晚辈,要小人抬轿自然是分内的事儿。”二话不说就走到竹轿前,抓住轿杆,害怕突然起轿会颠到老太爷,细心地轻叫一声“起轿”,这才将轿子抬起来。
按照常人的思维,这事有点麻烦。首先自己是个壮丁,任务在身,身不由己。其次,自己不是刘府的下人,没有义务抬轿。即便是能隐约感觉到这是绝好的机会,恐怕也会有所顾忌,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得体的应答,而且分寸拿捏的相当好。
正是因为沈万三的表现实在让老爷子满意,在山洞里刘员外已经知道了沈万三的遭遇,此时看到这个年轻人做事的确稳重,就替他向因海大人求情免了劳役,收在了自己的商行。
这时本书的另外一位非常值得学习的人物出场了,他就是刘员外的管家包木赐。后面有他精彩的表现,这里先看看他是如何揣摩人心的。
山东知府因海陪着刘员外一路献殷勤,并提出邀请刘员外到家里做客。因为心里烦闷,老爷子此时身心疲惫,做客的礼俗想想就累,实在不愿答应,但又碍于知府情面,感到很为难。
这时看看管家包木赐的表现,书中描述,此时管家包木赐心领神会,他赶忙拉过因海,客气说:“大人,我们家老爷身子弱,爬山爬了好久,有些乏了,先歇歇再到您府上拜会。”于是因海只能点头答应。
这个回答是很有讲究的,妙就妙在因为他“心领神会”。包木赐常年跟随员外,当然懂得主子的心思。关键是要迅速判断因海的真实想法。按说,作为一省的长官,这种察言观色的本领一定会有。既然明知老爷子没心情做客,为什么还要主动邀请呢?根据多年经验,他判断因海一定看得出老爷子不想去,但不招呼又怕失礼。这种局面很尴尬,双方都心知肚明,但碍于身份就得端着,于是他当即解围,代表主子婉言谢绝,但话里还是留有余地。
这位包木赐的精彩故事后面还有一大堆,后面慢慢讲。还是先来看看沈万三的表现。回到商行的沈万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刚脱离苦海,就面临着一个灭顶之灾。到底发生了什么?沈万三又是如何应对的?我们下节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