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小人物,大智慧

我是在一个寒冷的清晨读完《许三观卖血记》的。房间的空调开到了最大,我穿着加绒的厚裤子,裹着羊羔绒外套,开着台灯,灯下的阅读时间一点点积累,窗帘外的天色也由漆黑一片转而有了些许光亮。

01冬天河边那个喝河水的老人

当我把读完了书本的最后一页,拉开门去准备早餐时,冷意却丝毫没有减退,反而更加强烈。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水将冷意从指尖直通通地传到我的胳膊,直达我的心底。这股冷意让我不由想起了许三观为了卖血攒钱筹儿子的医药费而拼命喝水的模样。

同样是南方的冬天,万物萧条,寒风凛冽,河里的水冷得快要结冰。许三观这个五十岁的老人,穿着大棉袄,兜里揣着一个碗。在去往上海医院的路上,一次次径直来到河边,然后便掏出碗,毫不犹豫地将一碗接一碗地河水往肚子里灌,直到冰冷的河水将他的身体冰得重重打一个哆嗦时,他停下来。然后带着整整八大碗的河水心满意足地前往医院卖血。这个时候的他,在解释喝河水背后的苦衷时从未有过抱怨和悲苦,总是那样坚定而又温和。迎着冰凉的冷意,却心怀一颗炽热的爱子之心。

当我们还在单纯因为冷意而抱怨起冬天时候,我们便永远无法明白一个老人拼命拥抱冬天的冰凉的从容。因为人只有在绝境中才能迸发出连你自己也不敢相信的能量。老人的这个绝境,不是因为他个人,而是因为他的儿子。像无数中国普通父母一样,拥有一颗愿意为了孩子牺牲自我的爱子之心,那是一颗伟大的父母心,一种语无伦次的深情。

02那一顿饥饿夜晚里特别的晚餐

从小到大,能有饥饿的感觉次数不多。我指的饥饿是极度饥饿,没有足够的后补资源,稍不注意就会失去生命。我们没有经历便不会有同感,但我们必须知道,这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幸运。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没有这种幸运。当他们面临饥饿的时候,他们的绝望不是我们能够想象。

余华用他带着平实又略带幽默的笔调,在小说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经典的饥饿片段,让人难以忘怀。许三观这一家在经历了短暂的大锅饭阶段和水灾阶段,很快便迎来了大饥荒。许三观一家绞尽脑汁利用各种办法撑住每一天的最低的饮食需求,到最后只能在躺和睡当中小心翼翼地度过每一天,他们对食物的渴望就像绵延的山峦一样,一波又一波,却只能隐忍和等待。

于是有一天,许三观想出了一个神奇的办法,用想象来满足对食物无穷的渴望。他们一家五口静静地躺在床上,许三观这位工厂里的送茧工,用他微弱的声音,为大儿子一乐炒了一盘红烧肉,为二儿子二乐炒了一盘红烧肉,为三儿子三乐炒了一盘红烧肉,为妻子蒸一条鱼,为自己闷一壶酒。他忙碌着炒菜,忙碌着指挥孩子们不要相互抢夺,又忙碌着发牢骚。在戏谑中一场嘴炒大餐的游戏便在大家的心满意足的口水大战中结束了。

看似荒诞的情节中,却同时可以孕育出泪水和笑声来。小人物在面对艰难处境时那种充满着玩笑意味和随意性质的应对方式中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人物的达观与坚强。

03我眼中的小人物

如果不是因为时代的风云变化,许三观的一生大概都没有什么精彩的事情可讲。许三观实在是普通,他的一生都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值得我们来讲述。可是通篇读下来,我对许三观只有一颗敬佩之心,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他面对生活时从来不是恐惧,他总是勇敢地面对,以一颗善良之心,从容而坚定的面对。他会痛苦,会无奈,可他从未崩溃,从未丧掉精神的意志。他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小人物。

我曾经和自己的学生说过很多次,书籍和电影的主人公永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优秀。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最终都是具备灼人眼球的能力。可是这段时间读的一些书籍,让我渐渐开始有了新的认知:小人物也有他的闪光点,每个人物都有他的闪光点,而这个闪光点足以让我们把他写作主人公。成功的定义不一而足,优秀的定义不一而足。与其去纠结定义的对错和多少,还不如切切实实地去体察人物本身。事实上小人物的书写反倒更容易给人以亲切之感和力量之源。因为千万的读者,何尝不是正在努力对抗生命中的起伏的小人物呢。

有时候想,或许正是因为我们都不满足于小人物的定位,总渴望着成为大人物,所以总是很难快乐,总是对各种缺憾念念不忘。我们的心永远没有余华笔下小人物那样安宁而勇敢的心。我们的生活比得上任何一个人,不论是福贵,还是许三观。可是我们的心永远比不上。这大概就是我所理解的:小人物,大智慧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心得】小人物,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