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当年明月在

——《红楼梦》读书心得

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一提到红楼,总是没来由的想到这两句词。相隔几个王朝,数百春秋,很难说这二者有什么直接联系。或许是都有美人惊鸿、缱绻情意,又或许是它们同为一支寂寥的歌,唱着欢愉后的荒芜。再多诗酒春风,不过黄粱一梦。

红楼所传达的内容,无疑是非常宏大的。开篇便以远古神话为引,一僧一道一石,将故事由虚渺苍茫的仙居幻境引入繁华富丽的红尘人家。接着便是繁盛大家族的日常起居,姊妹兄弟嬉笑打闹,婆媳妯娌相敬相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这座庄重古老的府邸里上演着人生百态。

贾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最初,也是这群性格各异,富有灵性的年轻人们的桃花源。扑扇戏蝶,吟诗作对,雪时炉暖生香,晴日柳絮飞鸢。在人们为了官场仕途明争暗斗,因银钱贪欲恶事做绝时,这群明艳的少年人仍在不染世尘的大观园里赋诗饮闲。

只是红楼梦好,终有散时。曹先生将悲剧酝酿的不留痕迹,像完全无情的旁观者,冷眼看这倾颓衰败,看广厦将倾前人们无知无畏的欢乐。私以为其中最悲莫过于第六十三回中的群芳夜宴。原本是为宝玉庆寿的热闹场景,但熙攘的庆寿喜筵,众姑娘们在美好的憧憬、喜庆的花签、嬉闹的氛围中笑着道出的,是各自的凄惨结局。今日言笑晏晏、群芳齐聚,明日流散各地、生死不知。

宝钗的“艳冠群芳”的牡丹签,题诗为“任是无情也动人”。宝钗美艳,此签形容她再合适不过。然而虽是“艳冠群芳”,却也终究“辜负秾华”,指金玉良缘最终以宝玉出家、宝钗孤老为结局。签上诗句明明是褒扬其明艳动人,谁知恰恰却道出了徒劳无功。而后芳官唱的一支《赏花时》更是寓意深远。在诸芳云集的夜宴上,安排这样一支曲子打头阵,别有深怀。此曲唏嘘人生虚无,昭示此宴诸芳命运无常,且曲牌名“赏花时”与花签游戏相呼应,赏的就是在座众芳;此时美景美人俱在,但好景不长,此夜赏完便已春去百花寂。此章回过后,全书语调彻底转凉,落花逝水,万境成空,使人为之一哭。

探春的“日边红杏倚云栽”暗示贾探春要飘洋过海,远嫁天边。文中写到探春被众人“强死强活灌了下去”、“众人断不肯依”、“强掷”等,也暗示了最终探春是被迫远嫁。签注“必得贵婿”,然而夫婿虽为“贵人”,却未必是探春的“良人”。探春是雷厉风行,心有主见的女子,却依然摆脱不了命运的枷锁,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再有青春枯寂的李纨,春光别去的湘云,受妒被摧的香菱,泪尽早逝的黛玉……麝月的一支“韶华极盛”和“开到荼蘑花事了”更是把悲剧暗示到极点。“韶华极盛”字面上看着像是好签,然而一个“盛”字,再加个“极”字,韶华太过,物极必反,预示贾府无可逆转的衰落。而一句“开到荼蘼花事了”,百花凋零才会“花事了”,这里的“花”当然直指大观园内的众姑娘了;虽是“韶华极盛”,只是盛极而衰、花事将了。暗示众姑娘的悲惨结局。原本红楼便是个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故事,但熙熙攘攘的席间众人浑然不觉,满怀希冀、言笑晏晏饮下自己命运的转折点,饮下各自悲惨结局的开端。至此,全书论调由喜转悲,由极盛转入衰败流离。

红楼的悲剧,在求而不得的情愫,在无能为力的衰败,在世事无常的感怀,更在这种无时无刻体现的宿命感里。正如判词所言: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