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企业进华为” 活动有感

最近,华为是一个风口浪尖上的名字,在这个时候,我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企业进华为”活动,便显得有一番特别的感触和意味。

此前我对这个名字这家公司并不陌生,身边不少在华为工作的朋友们或多或少的传递出了其激进的作风拼搏的精神和丰厚的待遇。相比众多走在前沿炫酷的科技公司,华为给我的印象更像是一个低调务实的硬核理工直男,面对困难无畏,面对竞争奋力,一次次的实现了自己放下的狠话,历尽千辛扎实稳健的拼杀出自己的地位,却依然不张扬不傲娇。此次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我近距离的参观了华为在东莞的生产基地、研发园区和在深圳的总部,除了进一步印证了之前对华为的印象,更是让我惊叹于华为在细节上精细高效的管理、与员工一起同甘共苦的决心和在战略上长远有力的决策。

一、细节上精细高效的管理

此次我们参加的是高新区组织的“企业进华为”活动,一共有十几家企业的30多名代表,华为成都派出了4名员工和我们同行,负责组织协调整个流程,此外在深圳、东莞还分别有10位以上的当地华为员工参与了对我们的接待和讲解。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我个人感受到的是非常周到的接待。我们从成都到深圳再到东莞,每个地点每个环节都衔接得流畅无误。早上出发来到东莞的生产基地,一进门就立即有三名物业的人员分别为我们递上了耳麦、工厂的防静电衣服帽子和鞋套,讲解人员同时已经就位,熟练的带领我们参观了物流中心和生产线。参观完毕后,工作人员也立即上前来指引我们脱下衣服鞋帽归还耳麦。在培训中心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分享会,会议室里的座位名牌、文具、饮料、茶点都在我们进入会议室之前准备就绪。在解决方案展示厅,进入展厅前我们一起拍了集体照,参观结束我们每个人就拿到了装在相框里的照片。在我们参观的同时,我注意到有好几个不同的访客团也在进行参观学习。我相信,华为总部这样的接待几乎是每周甚至是每天都有的,他们应该也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的接待流程。但是难得可贵的是,这套完整的标准的接待流程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依然执行得高标准高质量,我没有感到有一点懈怠或疏忽的地方。

在东莞的生产基地,讲解的员工告诉我们一条生产线全长80米,由8名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而在两年前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20米和17人。这个生产基地每年都会在基地整体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至少20~30%的增效提速。而在生产基地里,精益的管理更是渗透到每个细节里,所有的员工都会参与到对生产的管理中。无论是操作工、技术员还是生产主管都可以对生产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每个建议都会进行评议,提出有效建议的员工可以得到从洗衣液到上千元的电饭煲不同等级的奖励。在每个区域,我们也看到了工厂里常见的日常看板,华为采用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生产管理中常用的葡萄图进行日常绩效管理,区域内的员工每个月的绩效表现和打评标准在看板上一目了然。年度绩效突出得到金牌表彰的员工将会受到任总的亲自接见和颁奖。

在此行中,我们所见到和相处的十几名成都的、东莞的、深圳的华为员工,既有一两年的新人也有超过20年的老兵,每个人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饱满热情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积极的职场态度。众所周知,华为的企业文化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从这短短一天半的时间所看到的所体会到的所接触到的一点一滴,无不高标准的体现着华为的这一企业文化。要知道,华为全球有18.8万名员工,是什么让这家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很好的贯彻到了每一个普通员工的身上呢?

二、与员工一起同甘共苦的决心

华为以狼性文化和奋斗精神著称,无论是我们身边在华为工作的朋友,还是这两天接触到的华为员工,似乎都很认可这一文化和精神,并甘愿为之付出。是什么让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得到了将近19万员工的共同回报一起成长呢?我想,应该是共同的目标和决心。华为的企业愿景在1998年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习顾客的梦想”,在2003~2005年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最新的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些紧跟时代变迁的企业愿景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加入。在提倡奋斗的同时,华为也倡导“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不单为钱奋斗,奋斗好了都有钱”,华为一流的薪资待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除了经济基础以外,这次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华为在打造让员工放心安心和省心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氛围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东莞的松山湖园区是华为在2015年开始设计修建的全新研发园区,从去年开始投入使用,占地1900亩,总投资100亿。进入园区,每一处的风景都在刷新我们的眼球,让每个人都在惊叹,这真的是研发园区,不是5A风景区吗?园区分为4个区域,均采用欧陆式经典建筑风格,分别模彷牛津、温德米尔、卢森堡、布鲁日、弗里堡、勃艮第、维罗纳、巴黎、格拉纳达、博洛尼亚、海德尔堡、克伦诺夫12个地方建筑组合而成,区域内通勤由往返班车和园区小火车连接不同的区域。

请不要认为松山湖欧洲小镇是因为新修的园区才如此优美,华为在深圳坂田的总部基地同样是风景区一般的秀丽。这个建于1998年的华为总部,已有20年历史,由培训中心、研发中心、中试中心、行政中心、生产中心、数据中心、机加中心及百草园员工公寓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组成。这个基地与其说是公司总部,不如说是一个社区,学校、医院、健身中心、图书馆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不得不说,华为的办公环境即使不算世界一流,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员工在其中工作应该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累了,抬眼望望窗外,随意一瞥满眼都是绿树成荫飞鸟相伴。同时,华为还投资修建了宿舍、学校、医院等等,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当然这些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这显示出了华为的实力,也体现着华为“不让雷锋吃亏”用实际行动回报员工的决心,也无怪乎十几万的员工如此心甘情愿的和华为共同奋斗共同成长。

三、在战略上长远有力的决策

在我们为华为坚实细致的管理和回报员工的决心所叹服的时候,也让我不由得思考,为什么华为能一步一步由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全球领先的巨人。两天里不同员工的分享,以及最近任正非任总接受采访时的发言,让我看到,华为整个管理团队的战略思考目光远大决策有力。华为从一开始主要做运营商做企业用户,到2003年正式开始做手机做终端面向个人用户,再到现在做数字化转型,每一个战略转型决策都被证明了是成功的,着实令人钦佩。这里面凝聚着华为管理团队长远的眼光、宏大的胸襟和坚毅的决心。华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不必为财报和股东负责,因此华为的决策导向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领先企业,将这一远大的目标和意识贯穿至每一位员工,让每个员工的奋斗和公司前途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企业精神。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华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5%投入在研发上,不仅增强了公司竞争力,也推动了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持续的探索未来智能社会的关键技术。华为全球一共有18.8万名员工,研发员工超过8万,有1万多名博士,这样规模强大的研发智力资产,我想,应该是全球少有的吧。

华为对待友商的态度也值得学习和钦佩。在华为看来,友商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共同创造良好的生态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在最近的采访中,任总也提到,不要狭隘的自我成长,要共同成长,国家的前途在于开放。我觉得,这样的态度既彰显华为海纳百川的胸襟,也是华为不惧竞争的底气和实力的体现。

短短一天半走马观花的参观,我对于华为的感知毕竟是浮光掠影的。我相信公司和身边的朋友们对于华为的了解应该比我更周到更细致。外界也有很多专门研究华为的资料和书籍供大家全面体系化的了解学习华为。

此时此刻,我们讴歌华为,学习华为,支持华为,但华为崛起背后的艰辛和苦难,也只有华为员工和家人才能体会。加班熬夜的工作环境、“忍、滚、狠”的狼性文化、无数个日夜的孤独与无奈,没有异禀天赋,没有坐拥资源,除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甚至透支自己来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别无他法。这样的故事,华为已经上演了,我们可以复制。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加“企业进华为” 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