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读书笔记04

《诗经》之社会诗的形成

前面说过《诗经》里宗教诗的产生及演进。在宗教诗产生的背景下,随着产业发达与社会进化,贵族地主对于农民的剥削日益加深,争城夺地的战争,也更加频繁。当日的农民,无异于奴隶,对于封建政治的义务,除了物质上的贡租(如布匹兽皮酒术之类)以外,还有劳民苦众的力租。力租包括兵役与劳动、筑城防水、营造宫殿、参加战事,都是当日农民对于统治阶级所担负的工作。

农民在这种种剥削摧残之下,生活日益困苦,在这种极端压榨之下,渐渐发出对于统治者的怨恨与反抗的情感。自厉王被逐至平王东迁,这一个时代的政治社会与思想,激发了强烈的的社会动摇。反映着这种动摇的影子的,是那些变风变雅中的社会诗。

这些诗失去了宗教诗的庄严,失去了宴会、田猎诗的快乐与威武,反而涂满了社会离乱的黑暗的色彩。由神鬼帝王的阶段,再进一步而转入于社会民众的阶段了。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

念我独兮,忧心慇慇。

佌佌彼有屋,簌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我惸独。

——《小雅· 正月》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大雅· 瞻卬》

昊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

——《大雅· 召昊》

在这些诗句里,当日贫富劳力不均的阶级意识,反映得极其明显。坐食的贵族地主,不务正业,专事剥削农民的劳动生产,以图自己的奢侈享乐。吃好的穿好的,同美丽的女人结婚,强夺人民和田地。这种不合理的生活,是不能长久下去的。只要一有机会,暴动的革命就会起来。厉王、幽王和平王时代的种种悲惨命运,虽然许多是政治层面的关系,但民众的叛离与反抗,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民众的待遇分布不均,生活艰辛困苦,阶级对立的意识就日益尖锐。再加以连年不断的战争,强迫着人民离开家室,荒弃农事,于是民众的生活,只有陷于破灭的绝境。对于统治阶级的态度,也就现出更怨恨更恶劣的情感了。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小雅·何草不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王事多艰,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

——《小雅· 出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违启居,猃狁之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雅· 采薇》

在这些诗里,人民非战的情绪,表现得非常深刻:或写征人的怨恨与叹息,或写少妇 的悲苦与相思。用着清丽的文旬,和谐的音调,歌咏那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与细密深沉的情感,反映出民众的强烈意识来。我们读了以后,当日社会生活的离乱和民间那种妻离子散的影子,都活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逄此百罹,尚寐无叱。

——《王凤·兔爰》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子躬,胡为乎泥中。

——《邺凤·式微》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小雅· 大东》

在这种政治黑暗、社会紊乱、农民困穷的状态下,自然是要走到国破家亡的地步的。有的看见禾黍,发出国破的悲吟,有的生逄乱世,发出伤时的哀感。旧的贵族渐渐没落,新的有产阶级露出头面来了。从前的贵族,有些穷得连饭也找不着吃,暴发户都穿上漂亮的衣服爬上政治的舞台了。

政治状况和社会生活起了这么大的变动,思想自然是跟着发生动摇。贫穷的那样的贫穷,富贵的那样富贵,享乐的那么享乐,劳苦的那么芳苦,未必都是天帝和祖先们的意思。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待遇相差这么远。在这种思考之下,怀疑的思想,是必然要产生的。怀疑思想的产生,使得从前那种无上尊严的敬天尊祖的宗教观念,不得不发生动摇了。宗教观念的动摇,接着便是人性的觉醒。天帝靠不住了,祖先靠不住了,一切都靠不住了,无论什么都得靠自己。因为自己是一个人,人才真是有意志有思想有能力的动物。人权的思想就在这个怀疑时代萌芽了。

于是文艺通过了宗教的仪式,和统治阶级的娱乐的阶段,而为全社会全民众服务了。

《诗序》派所说的美刺,并不是完全无理的,这时代的诗人,已放弃了神鬼与君主的范围,张着两眼,在直视着全民众全社会的生活了。由那些诗我们可以听出民众心灵的呼声,可以看出民众状态的影子。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僅,斩伐四国。

昊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小雅· 雨无止》

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小雅· 节南山》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邺风·北门》

从前那种尊严的天帝,现在在人们的心灵中起了激烈的动摇了。接连地发生着天灾人祸,使得百姓们无以为生,可见天帝只是一个没有意志没有灵验的偶像,还信仰他,尊敬他,畏惧他干什么呢?于是怨恨的怨恨、责骂的责骂,比起当初那种“临下有赫,监视四方”的皇天上帝来,现在这种可怜的状态,真令人有式微之叹了。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小雅· 小弁》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小雅·正月》

不仅对于上帝的信仰,起了动摇,连对千祖先的崇拜也发生怀疑了。从前把祖先看作是一个家族的保护神,所以那样郑重地去祭祀。一到乱世,他什么事都不管,才知道从前是受了骗。他的本领,正如上帝一样都是靠不住的。在宗教观念动摇怀疑思想兴起的时代中,便发现了个人的存在。

“匪咒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独为匪民(《何草不黄》)”,人不是老虎,也不是野牛,如何老是在旷野上供人驱遣呢?“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十月之交》),这真是无神论者对于人权思想所发表的大胆宣言。天帝没有权威和本领,任何事物要得到真解决真建设,非靠个人力量不可。在这种状态下,千是“天道远人道迩”“民为贵君为轻”的人权思想渐渐地滋长起来,神鬼的尊严,不得不趋于衰落了。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的现实主义哲学,也就是在这种空气下形成的。

文学的发展,经过了宗教的仪式与君主贵族娱乐的阶段,而入于社会生活及民众感情的表现时,这进步是极大的,并且它对于社会与人生,也担负着更大的任务了。

它已经同音乐、跳舞完全离开,而得着独立发展的机能。像这些歌咏离乱,讽刺朝政,反抗统治阶级,怀疑宗教观念的作品,决不会配合音乐来作为什么朝廷之音的罢。“家父作诵,以究王汹”(《大雅· 节南山》),“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巷伯》),“心之忧矣,我歌且谣”(《魏风·园有桃》),“吉甫作诵,以赠申伯”(《大雅·崧高》),由这些话,我们可以知道作者都是有所为而作,或是赞美,或是讽刺,已经把作者的思想人格放进到作品里,同从前那些专为媚神、媚鬼、媚人的作品比起来,这些诗是带了浓厚的个人性与社会性了。在艺术上,无论形式与辞藻,那进步的痕迹,也是非常显然的。

形式的整齐,音节的调和,文字的修饰,描写的细致,都不是前阶段的作品所可比拟的了。他们本身已得到了艺术的存在性,而同时更加强了他们的社会使命与实用机能。就从这时候起,文学改变了过去作为乐舞的附庸地位,而成为和乐舞并行的独立的艺术了。

(刘大杰先生在这一节对社会诗的产生背景的描写实在太过精彩!所以基本上就全部摘录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读书笔记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