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悲伤流动

最近又恢复听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听到流动主题, 看这些题目:

让悲伤流动、让愤怒流动、让欲求流动、让声音流动, 让一切关乎情绪的东西都流动起来。 包括呼吸,你以为的一呼一吸,与生命同在,可有时也会变得不顺畅

让悲伤流动

试着想想我有那些让我悲伤的故事,不被看到, 不被听到, 不被关心到,或者在意的人离开了,我们是否有勇气不加修饰的把那些曾经带给我们的悲伤事或者说我们自认为的惨事说给别人听呢? 

任何丧失都会导致悲伤,如果我们不让悲伤流动,就会带来心理能量的淤积。久而久之可能就行程“情结” 了。 

但我总觉得这个流动还蛮有深意,不一定就是说出来就是一种好的流动,祥林嫂的娃给狼叼走了, 她说呀, 她和她见到的每个人多说, 她说得那么细致,那么动情,起初也打动到了周围的人,但只是方法那份流动并没有把她带出那份伤心,反到成了她和周围当下的一种隔离,从那以后她便好像永远地活在那个早晨了一样。

但悲伤的经历还会带来另外一种人格,讨好型人格,在乎别人的评价。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可能过分地讨好,到因为这种行为反倒用力过猛,让自己更加难以融入人群。

可能这种情况下就得认清自己的处境,不要幻想自己和别人一样,就是要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经历的不同, 生活的不同,外貌,穿戴的不同,言谈举止的不同, 那种对自己的重新认识,是一种对自己想象中的形象和状态的一次全然的打破,让自己看到现实中自己的处境,看到那种让自己悲伤的缘由,不管是否能接收,都得一点点面对的。老师讲的一个故事中是一个上四年级的女孩子在感到自己生无可恋时,大哭异常,继而在看清自己的惨状后,又萌生要好好活下去的力量,那个顿悟,让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不在关注外在的人和评价,这样到给她带来了转变,从自己的性格,到周维人的态度。

与其让别人可怜,还不如接纳自己的“可怜”的惨状, 努力活好自己!

可能祥林嫂差一份对痛哭? 差一份从心底萌发的好好活下去的勇气吧。 

还记得《飘》的最后吗?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悲伤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