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逆境vs成年后人际能力-【心理学】文献启发D2

阅读【心理学】文献之启发分享——

【题目】关于“童年逆境”与“人际能力”的关系

童年的负面生活经历,又称童年逆境,英文简称ACE(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指发生在儿童期(0-17岁)的潜在创伤事件。例如:遭受暴力、虐待或忽视,目睹家庭或者社区暴力、企图自杀或自杀等等破坏儿童安全感、稳定性和亲和力方面的事件。

童年期经历到的各种虐待、忽视和不良生活事件,会给一个人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而且,这些经历会产生有害的压力,继而改变一个人的大脑发育,伴随着有害压力的成长,将会影响其注意力、决策、学习和对压力的反应。

在有害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可能很难形成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成年后也可能有不稳定的工作经历,一生都在与经济、工作和抑郁作斗争。甚至,这些影响也可以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际传递”。


研究者在提出了ACE的金字塔框架,这个框架非常清晰地解释了ACE对个体终其一生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到,暴饮暴食、饮酒、吸烟、乱性,甚至吸毒等对健康不好的行为,短期内会让人在感受好,情绪释放,但长期看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及成瘾,甚至让人早亡。这个过程有时会很慢,其影响也会随着时间的掩盖渐渐模糊起来,但这种负面的影响不可逆,且无法通过时间自行治愈。

金字塔框架图揭示了从出生到死亡,童年的种种逆境如何强烈影响疾病风险因素的发展,以及在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对一个人的损伤,导致个体会采用危害健康的行为,慢慢地产生疾病和缺陷,最终早逝。

【水沐解读】

所有的科学研究,因为取样和样本数的原因,不可能涵盖所有发生的情况,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概率高发的可能性。这也是研究本身的意义所在。

“童虐/虐童”在中国,常常可能掩盖在养育者愚孝与无知的情境里——

- “孩子还不都是这么打大的,谁家不是呢?”

- "打打才皮实,不能惯着,没样儿了,明儿再上房揭瓦”

- “我就是这么被打大的,还不挺好?!”

- “我打爱是爱你,别人家孩子我都不稀罕管”

……

无论怎样的说辞,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一次,似乎就可以“习以为常”地一再使用,以便最快地消灭冲突、解决问题,同时,出此下策的养育者,还会安慰自己Ta也是“非己所愿,别无选择”。

于是,孩子也学到这样的遇事处理方式,用在TA所独自面对或未来的生活情境里,一旦遇到困难,这将是TA最快最直接启用的解决办法,就如同开车的我们,遇见红灯自然会踩下刹车一样的自然“流畅”,行云流水般的“自动化”。

现在通过了解上面的研究,至少这将是一份提醒:让我们知道“一时爆爽、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的危害。

所以,你想你的孩子未来心理健康、人际融洽吗?活着有幸福感吗?……甚至是为了降低你未来孙辈的被虐机率呢?!

是时候停手了!

哪怕是(暂时)不理,也好过去打。

“不理”不是不回应,而是在成年养育者自己情绪最无法抑制的高峰期,不要把那份怒气与能量,用于欺负小孩子!!

小小的他们,将生命托附、寄养在我们的家里,没的选,却又发自心底忠诚无私地爱着我们,而#我!们!是!成!年!人!,总会有办法的#,不是吗?!

所以,哪怕是为了避免付出让我们最爱孩子最沉重的“早逝”代价,再想一下,想一下,哪怕是记得给“把手悬在空中而最终没有落下的自己”一份奖励一个勋章呢?!

如此,我们就总能因为想到了更好的办法还做到了,信心更足地qq改善我们的行为……直到新的、健康的“自动化行为”模式的形成,从而真正放过小孩子,放过他们的未来,也放过有可能心里面那个也未曾长大的自己?!

我是水沐,一不小心没留神地,就又码了千多字的水沐……无论如何,生命不息,相约同行,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逆境vs成年后人际能力-【心理学】文献启发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