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26:用人之道

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鲁哀公文孔子,怎么才能使人民信服(服从管理),孔子回答,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君子置于小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信服(服从);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小人置于君子之上,老百姓就不会信服(服从)了。”

这一篇,是《论语.为政第二》,讲用人。如何用人,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历史上,为什么很多具有雄才伟略的一把手,最终却失败了,核心都在于能否正确的用人。

比如刘邦,论武力不如项羽,论军事不如韩信,论计谋不如张良,但他却拥有一流的认人辨人用人的智慧,每个岗位都找到了最合适的人,最终一统天下。

孔老夫子如果絮絮叨叨,就讲这么点道理,那论语就白流传两千年了。这句话其实还隐含着另外一层更深的意思:

如果关键岗位,由君子来领导小人,那么下属的小人也会变成君子;关键岗位如果用小人领导君子,那君子也会变成小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一个字:利!

这里的利,不仅仅是小人喜欢的“利益”,也有君子喜欢的“名声”。小人喜欢利益,如果是小人领导君子,君子既不会同流合污,也很难溜须拍马,最终会被排挤走,或者因为得不到“名声”,而远离团队;如果是君子领导小人,那小人溜须拍马那一套耍不开,无利可图,只有踏踏实实工作,才能得到提拔,所以,小人也会变成“君子”。

没有哪家公司,是纯君子构成的,一定是既有君子,又有小人,还有大量的中间派。一个大团队是否风清气正,关键看一把手。一把手自己不接受吹捧,身边就不会总围着小人。但何其难啊,因为小人会揣摩,会阿谀,会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让你不喜欢都不行。而君子大多又臭又硬。这一点,最近在读《大明王朝1655》这本书时,体会更加深刻。嘉靖皇帝喜欢求仙问道,身边就围绕着一批方士;喜欢青词,青词高手严嵩父子就十多年掌握朝政。而当愣头海瑞写了一篇奏疏,把嘉靖皇帝拉回现实时,他曾被捧得多高,那一次就摔得多疼。好在嘉靖临终幡然悔悟,知道贤臣的重要性,把海瑞这把刀完整地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说点近的故事吧,某公司提拔一个销售部门的领导,委以重任,希望公司靠他能够重振销售。当然,业务能力是一方面,我们单说此人的人品:典型的花花公子,据说女朋友都不下一打,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撩下属女员工。这个人能干好销售吗,在我看来,哪怕他业务100分,也干不好。因为“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啊!”

销售有很多女员工,这其中,一定有刚直不阿的,也有阿谀奉承的,在这样的男性领导的带领下,一定是阿谀奉承,入领导所愿的人能得到赞赏和提拔,那结局一定是,这个团队成了该领导的后宫,至于销售不销售,鬼才理。

因此,先做人,后做事,绝不是一句空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心得26: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