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捕手》:平淡中的真实与伟大

《天才捕手》是由约翰·洛根(John Logan)根据《天才们的编辑》一书改编的,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大作家托马斯·沃尔夫与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之间的故事。

优雅而又略显沉闷的传记片,由于没有创作和编辑经历,所以初看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后再次细细品味时才发觉,脸叔与裘花花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却又互补的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一位深沉睿智的幕后推手,另一位则是集癫狂、浪漫、傲娇于一身的年轻作家。



影片的开头,麦克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无奈拿起了同事丢给他的托马斯·沃尔夫的《O Lost》初稿。从回家的火车到第二天的返程,他一头读下去便没有停下来,因为他明白的是,自己遇到了一位可以挖掘的天才作家。

而天才托马斯是孤独的,二十余岁时用笔洋洋洒洒写下的《天使,望故乡》不被小镇上任何一家出版社赏识,所以他在办公室听到麦克斯对他说“Mr. Wolfe, we intend to publish your book. If that’s acceptable to

you.”才会像孩子一样显得那么激动与兴奋。他的世界很少有人能读懂,直到遇见麦克斯之后,他倾尽所有为他的作品进行修改与删节,为他进行心理建设,惺惺相惜的关系让麦克斯不仅成为沃尔夫的伯乐,更是一种精神依靠。

最后麦克斯读完托马斯在病房中写下的信,脱下帽子,只剩他一人踽踽独行,不禁让人泪目。


有人说这样的情节太平淡无聊,豆瓣上也不乏有诸如frozenmoon这样的评论:电影真不适合呈现这种文学编辑与作家之间的对话,两个人在酒吧里讨论删改稿子的过程真实做作又无聊。明明不具备表演性的东西,非搞得特别戏剧化,所以只能靠夸张的语气和动作。

但其实想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平淡如白描的故事,才能凸显出平淡之中的真实与伟大,才能凸显出“你我皆凡人”的意义,不是吗?

编辑的工作是平凡的,他们需要对原稿进行大量的阅读、删减工作,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将晦涩拗口的文字修改为流畅的语言。日复一日在幕后默默纯粹地付出,才能造就像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这样创文坛世纪的作家传奇。

天才的作家也是凡人,也有琐碎的生活、难以言说的痛苦。他们可以写出广泛流传的佳作而享有盛誉,却也能被世俗牵绊再难产出高质量的文字,时而还要遭到出版社拒绝以及周围世人鄙夷的眼光,种种原因致郁的作家在文学史上也不算少数,三岛由纪夫、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杀令人痛惜。

编辑是天才背后的平凡角色,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为他人做嫁衣,把所有的荣誉都悉数给了作家。可以说,如果没有编辑在作品上的精雕细琢、画龙点睛,天才的作家可能要晚一些才能被人熟知,那些佳作同样也许会在“尘世”中多呆一段时间了。然而,谁又能说作家本身不是一笔财富呢?编辑在洞察、挖掘这笔财富的同时何尝不是在实现自身的价值?还记得片中麦克斯的妻子埋怨他不同孩子们一起出游时他所说的话,他激动地说,“像汤姆这样的作家,我一生只可能遇到一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才捕手》:平淡中的真实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