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是因为,有家人,可闲坐

  初识汪老,源于课本中的“高邮咸鸭蛋”,后来,陆陆续续读了好多汪老的作品,他的作品竟成了精神浮躁时的一剂良药:能自省,能安神,能治愈。

    就像这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我读出了“人间值得”。有家人,可闲坐,晚归时,有一盏灯火为你而留,那,人间还有什么不值得的呢?


  苦难又何如?回到那个叫“家”的地方,总有人为你疗伤,虽是粗茶淡饭,但最是养人。

  这本文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写作者对家的回忆;第二部分 《自得其乐,随遇而安》,写闲市闲民;第三部分《汤和天气好》,写四时之物,草木春秋;第四部分 《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写遍人间五味,各种吃食。这本书能较为全面地让我们认识汪老,在阅读中亦有一种别样的温暖。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在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汪老有很多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透露着他的“家”的影子,他幼时的经历大大影响了他的写作,他曾说他的妻子,如果他小时候有他妻子的那么多的经历,他的作品肯定会更丰富。汪朝在回忆说“爸很少提起他的家乡和小时候的事”,可能是时期别叫特殊吧。但在作品里,却可以看出,汪老的童年,是很美好的,因为,有一些可亲的家人。

  里面对汪老影响最深的就是汪老的爸爸吧。汪老以爸爸为原型,塑造过很多人物,如《钓鱼的医生》——王淡人,免费为乡人治病,乡里发水,冒死救人,朋友落难,慷慨解难,王淡人虽是乡村医生,但集狭义与隐士于一身。

  在回忆里,汪老的爸爸是全才:年轻时是运动员,担任足球校队后卫,撑杆跳拿过第一,还练过武术;也玩乐器,笙箫管笛,琵琶月琴,二胡,也常摆弄;大部分时间在画画和刻印章,汪老也深受其影响。

  汪老在回忆里曾说:“我想念我的父亲,我现在还常常在梦里梦见他,想念我的童年”,大概是因为在童年里,只有父亲会用胡琴的老弦给孩子们放风筝,还会为孩子们的金铃子亲自做玻璃小屋吧!

    汪老说他的童年是很美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秋天父亲买来拉秧的小西瓜,在瓜皮上镂刻出很细致的图案,做成几盏西瓜灯,“父亲捣鼓半天,就为让孩子高兴一晚上。”

  这样的童年是很美好的,所以,这也塑造了汪老的性格,在之后的艰难岁月里,虽然艰难,但他还是那么乐观,那么从容,那么平心静气。

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间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美食了。汪老可谓是文学界里的美食带货博主。

  在这辑中,汪老写到四方之食,南方吃海鲜,蒙藏吃羊肉,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南方爱吃生鱼(切脍)生蟹生虾,各地吃食不同;也写到人生五味,山西人爱吃醋,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麻辣,湖南臭豆腐最出名;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只要能吃的,都会在汪老的文字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对待食物的态度,也是他对人生的态度:有些食物,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别人吃。

  汪老写了那么美食,曾有人问汪朝,你爸是不是特会做菜,他的回答是:“可能写的比做的更好一点”。

  做的滋味如何,不得而知,但,写得确实不错,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小菜,在汪老笔下格外与味道,也格外有趣。

  在《旅食与文化》题记中,有这么一段话:

老了,胃口就差。有人说装了假牙,吃东西就不香了。有人不以为然,说:好吃不好吃,决定于舌上的味蕾,与牙无关。但是剥食螃蟹,咔嚓一声咬下半个心里美萝卜,总不那么利落,那么痛快了。虽然前几年在福建云霄吃血蚶,我还是兴致勃勃,吃了的空壳在面前堆成一座小山,但这样时候不多矣。因为这里那里有点故障,医生就嘱咐这也不许吃、那也不许吃,立了很多戒律。肝不好,白酒已经戒断。胆不好,不让吃油炸的东西。前几月做了一次“食道照影”,坏了!食道有一小静脉曲张,医生命令不许吃硬东西,怕碰破曲张部分流血,连烙饼也不能吃,吃苹果要搅碎成糜。这可怎么活呢?不过,幸好还有“世界第一”的豆腐,我还是能鼓捣出一桌豆腐席来的,不怕!

  在美食面前,汪老总是能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生活的智慧发挥到极致,真真的透露出汪处事的那种从容,随和。有一种豁达的心,在哪种境地里都能开出花来。

  更多的时候,我常在思考,汪老的文字到底吸引我,或者,吸引大多数人,大概就是,在汪老的文字中,遇事时,你想静静,闲暇时,你想慢下来,想和家人在冬日的暖炉旁,平平淡淡地吃一顿饭吧!

  家在,人在,那就一切都在。

一本好书,推荐给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值得是因为,有家人,可闲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