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定义思维
很多人在学知识的时候,知道个大概就去实践、去应用了,我以前也老是这样,但在实践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差,总是学到啥就是啥,没办法把知识迁移应用; 问题就出在,你没有真正搞清楚这个概念。一旦你彻底定义清楚了这个概念的推演逻辑,那么这个概念的边界会变得清晰,与这个概念相关的演绎也会自然生长出来,进而变成你心理表征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此后你再看见它,不止是在用意识层面看,甚至于你的身体感知也参与了进来,这种身心合一的感知,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具身认知”。举个例子,我以前想要设计师给我一种高级的颜色时,我脑海中有那种颜色的样子,但是限于概念的模糊,我无法精准传达自己的意思,导致双方只能猜来猜去,徒增许多烦恼。后来,我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色彩原理,才意识到颜色的饱和度越低,给人的感觉就越高级,而且只有敏感度高的人,才能察觉到这种细微的差别。一旦概念得到精准的定义之后,我的敏感度瞬间提高了一个台阶,再回过头来,看大千世界的万种颜色,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起来,而且她们饱和度之间的差别也不再是不可描述,而是可以用色号来界定她们之间的边界。
--《道德经》里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名字、没有名称的时候,这个是天地原始的状态;有了名字的时候,万物就出生了。既然有名字能够使万物出生,那么名字就是万物的母亲。
很多人都认为名字是后来的,只是物的一个符号。但老子却认为,名与物是等同的。对世界来讲,是先有名而后有物的,没有名就没有物。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二、定义思维的科学原理
*图式理论一一图式就是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结构,是知识的最小结构单元;
*注意力程序理论一一注意力负责从数以百万计的资讯中挑出相关的资讯,以及从记忆中抽取相关的参考数据,然后评估当前情景;
*图式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最小认知结构;比如对猫的认知。
*图式包含了与事物相关的,一切必要的以及非必要的特征;比如你能够识别一只具体的猫,但无法推理一只没见过的生物,是不是猫。
*定义思维就是界定清楚一个图式中,哪些是必要信息,哪些是非必要信息;完成分类之后,这个图式才能更精准地嵌入到知识网络中去。比如生物学家脑海中对于猫的定义就很清楚,就算发现一只全新的类猫物种,他也能准确判断是猫科、×属、×种、 X 亚种,然后再将之命名为 XX 猫。
注意力程序理论
*注意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信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理解、比对、评估,然后做决定,每一个环节都在消耗我们的注意力资源;
*也就是说,注意力不管多强大,也逃不了上面所说的几个步骤的限制,如果你图式里的核心结构越清晰,那么注意力比对的速度也就越容易;
*图式里的核心结构指的就是,关于这个知识的必要特征﹣一定义;“注意力比对更容易”,反映在我们的感受上,就是敏感度高。当你把图式里不必要的特征剔除掉之后,这个概念在你的大脑里就将是一副高分辨率、高效率的地图;这也就是高手在看世界时,脑海中出现的心理表征。
三、定义思维的应用
第一步:拆解关键词一﹣饱和度、高级;
第二步:解释关键词一﹣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深浅,饱和度越低,给人的感觉就越高级;
第三步:迁移检验(可迭代)﹣一春晚舞台的色彩饱和度太高,所以显得不
上档次,苹果设计、无印良品设计的色彩饱和度偏低,所以感觉很上档次;
第四步:重新命名(可选)﹣一什么是高级感的色彩?答:低饱和色系。
举个例子,吴伯凡给什么是泼妇下过一个定义:
1、分解关键词:不害羞、发怒、女人二个词不用解释,大宝却樘
3、迁移检验:《河东狮吼》里的月娥当街打人,《功夫》里的包租婆当众骂人,等等都是不害羞的、容易发怒的女人
4、最后是重新命名,泼妇=不羞于发怒的女人。
再举个例子,罗振宇给什么是“这波内容付费”下过一个定义:
1、分解关键词:针对特定用户、可交付、可持续、解决方案
2、分别解释关键词:
【针对特定用户】是指,愿意为知识付费的用户;
【可交付】是指,知识需要说到每个用户都听得懂的程度;
【可持续】是指,产生以此为全职的手艺人,而不是兼职老师,干一票就走;
【解决方案】是指,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而专门定制的产品,而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标准化复制。
3、迁移检验:按照罗胖的定义,我就是一个合格的“本届内容创业者”。
4、最后重新命名,这波内容付费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叫,“知识服务”;所以我是知识服务者。
总结
1、搞懂一个概念的定义,才能提高你感知此概念的敏感度;2、定义ー个概念分四步:拆解关键词、解释关键词、迁移检验、重新命名;
3、高手脑海里各个概念,是一张高效率、高分辨率的思维地我们掌握了定义思维的来龙去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