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
导读
请认真思考一下,你的公司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普遍现象:
有5%——10%的公司员工,一上班就是来挑毛病、和你对着干的,所有的制度他都看不惯,所有的决策他都有不同想法,而他不会去想自己做得如何;
有15%——20%的员工,他做出的东西就是不合格;
有20%的员工是蒙着做事,做得对与错,他都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20%的员工的工作,是高绩效的。
也就是说,公司中有60%的员工的工作没有正常产生绩效,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尽管管理者做出了很多努力,我们也学习过不少管理知识,尝试了很多管理制度,但是总是看不到理想的效果。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这是我10年间对200家企业跟踪研究的发现。
十数年来,正是这些问题深深地吸引住我持续迷恋、关注管理:
为什么同样的资源和人,交给不同的管理者进行管理,结果却相去甚远?
为什么这样多的人陷入了无效的、甚至毫无意义的工作中?
影响人们工作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人员为什么会流动?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组织并没有让他们发挥作用?
这些问题的出现,其实都是源于管理观。
一:用绩效说话: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现象一:功劳与苦劳
现在大家普遍知道,“苦劳”是对绩效没有帮助的。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有了“苦劳”之后,就会觉得已经很对得起公司了。
其实我们也会接受这些看法,很多公司还是以苦劳为考量标准。
这说明对管理的观念还是没有认识清楚。
讲苦劳是对管理上的第一浪费。
■现象二:能力和态度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直接产生绩效的是能力,而不是态度。
谁产生绩效,谁就最重要。
当态度转化为能力,才有用。
你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企业,你公司活得好的员工是谁?
是不是能干的人累死,不干活的人活得很好?
而通常是能干的人总是态度不那么好,不能干的人总是很讨好。
那么你的管理就一定出问题了,你考核的是态度多,还是能力多?
如果你50%的内容都是在考核态度,那你的公司能干的人就自然活得很累了——而这意味着如果有机会,他就会流走。
这是对管理的第二大浪费。
■现象三:才干和品德
品德只有在遇到重大挑战时才能评价。
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去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是好还是坏,管理不能把赌注押在这里,而恰恰应该去设法解决它:
管理要承担的责任就是没有机会让人去犯错误,让品德转化为才干,创造绩效。
所以学管理,要看经济学和组织行为学。
何时“德”比“才”重要?
必须要说明的是:在两个时间点上,德比才重要。一是在招聘时;一是在提拔时。
二:等边分配法则:管理是一种分配
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把三样东西分成等边三角形:即权力、责任、利益三角对等。
几乎所有管理出问题,都是因为三者的不对等。
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分配,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这里分配的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力。
我们在管理中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分配权力。
必须明确,权力分配的依据不是岗位,而是责任。
比如:如果完成绩效的责任,分公司的责任最大,那么权力最大的就应该是分公司经理。
但是现实中常常不是这样。
我建议大家做两个重要观察:
① 公司的总经理经常给谁开会?参加会议的人就是权力最大的人。
他是经常给总部职能部门的人,如人力资源经理、财务经理开会?
还是经常和分公司经理、一线经理开会?
和总经理经常开会的人最有权做决定,只不过这个决定是通过总经理部署下去。
② 公司头衔的设计,是一线人员的称谓高,还是公司职能部门的称谓高?
称谓具有象征意义,权力常常在岗位的称谓中就分配了。
你会发现,总经理的会议室里多是职能部门的人,而二线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称谓都比分公司、一线岗位的称谓高。
你又如何让一个人力资源总监去为一个小小的一线经理服务?
彼此见面一打招呼,上下心态就立刻拉开了。
这样的分配就不是基于责任的分配,管理效力自然大打折扣。
三、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
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观点,也是谈得最多的话题。
其中含有两个重要的认识:
第一,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决定;
第二,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首先,为什么管理做什么要由经营确定?
在一个公司中,“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对。
逻辑关系非常明显。
比如通常情况下,薄利多销经营,对应规模化和成本管理;
一分价钱一分货经营,对应品质和品牌管理;
服务化经营对应流程管理;
定制化经营对应柔性化管理等。
■其次,为什么管理不能大于经营?
因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能力大于经营能力的话,那常常意味着亏损。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公司制度很健全、文化理念很先进、人才很优秀,但就是经营不景气的原因。
虽然你很懂管理,但是你的管理观有问题。
你不妨看看,你公司最优秀的人是在做经营,还是在做管理?
你开内部会议多,还是开外部会议多?
如果你的高管团队每一次都是开内部会议,每天看到的都是他的下属,那么你的管理就大过了经营。
这就是杰克•韦尔奇为什么说:
不好的管理者,上午最重要的时间都在开内部会议,下午不重要的时间见客户;
好的管理者,上午最重要的时间都在见客户;下午尽量少的时间开内部会议。
1、短期激励:变固定薪酬模式为KSF薪酬绩效模式
不要给员工薪酬设置天花板,让应该给予发挥的空间,让他的收入取决于工作结果。很多企业,不管是升职,还是提级别,归根到底,都是给员工加薪的噱头。
固定加薪是员工想要的结果,但于是对应的结果是,企业工资费用率提高了,利润下滑了。员工是留住的,但是企业却上升了。
KSF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本文所讲的:KSF管理模式实操内容及案例,来自《绩效核能》一书,书内附数十个行业案例,送独家视频学习资料(赠送企业针对性线上辅导一小时)
A李太林《绩效核能》KSF、ppv、积分式薪酬全绩效
KSF薪酬设计步骤
第一步 :岗位价值分析,
选定岗位,这个岗位对企业经营有哪些价值?
第二步 :选取6-8个指标
可量化的,具体的,可实现的指标。切记选取主观性的东西。
第三步 : 设立权重、定义
每个指标设定权重,经营性指标,比如利润额,销售额等指标可以提高权重。
第四步 :分析历史数据
过去一年不同指标的数据如何?有哪些是企业需要改善的?
第五步 :选定平衡点
设计重点:传统薪酬方案只需调整为这个点)
第六步 :测算、套算
测试新模式下的薪酬,是否有提升,工资费用率是否下滑?
精神激励,奖励积分、及时认可,即时激励。
积分式是薪酬绩效激励的延伸和补充,能以极低的成本,激励员工,让员工不仅明确工作的方向,还会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再为钱斤斤计较。举个栗子:当员工迟到了,不扣钱,扣分。做了好人好事,不奖钱,奖券。
积分的核心价值:
用分值量化员工的变现,清晰记录与展现员工的贡献
不直接奖钱,却比钱更有意义,比传统评分方式更客观具体
员工普遍认同,不反感,容易落地
将欣赏、快乐、激励、福利融为一体,创造属于员工的快乐文化,让员工关系更加融洽
总结:老板要学会用机制,让企业自动运转,不要什么都亲力亲为,这样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见得有好的结果。
对于以上,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分享你的观点。
如果你也想拥有拼命努力的员工,请私信作者。给员工加薪不加成本,实现员工拿高薪,企业拿到高绩效的共赢结果!
解决:员工流失快,执行力不够,物料成本浪费严重的种种困惑,教你如何一步步盘活人才!
私信小编“绩效”两字,免费发送60分钟薪酬绩效管理内部培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