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道家思想197


段落十一

原文:文子曰:屈者所以求申也,枉者所以求直也,屈寸申尺,小枉大直,君子为之。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谷,趋行殊方,不归善者不为君子。善言贵乎可行,善行贵乎仁义,君子之过,犹日月之蚀,不害于明,故智者不妄为,勇者不妄杀,择是而为之,计礼而行之。故事成而功足恃也,身死而名足称也,虽有智能,必以仁义为本而后立,智能并行,圣人一以仁义为准绳,中绳者谓之君子,不中绳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其名不减,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左手據天下之图,而右手割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者,视死如归,义重于身也。故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即小,身之所重也,比之仁义即轻,此以仁义为准绳者也。

注释:文子认为:委屈是为了求得伸展,弯曲是为了求得伸直,屈寸而能伸尺,小枉可以大直,那么君子也会乐意这样做。百川流入大海,不能注入大海的不能叫做溪谷,行为虽然不同于一般人,最后不能积德行善的就不是君子。善言贵在每个人都做得到,善行贵在能够行仁义之事,君子能够施行仁义,虽然有所过失,就像日月之蚀一样,不妨害日月的光明,所以智者行仁义能够不妄为,勇者行仁义能够不妄杀,选择正确的方法处理事情,遵循合适的礼节化解问题。所以君子办事情成功了足以光大,即使身死也能够名声相称,因此君子即使有智慧才能在身,也一定会以仁义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以作为经世致用的法宝,然后再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圣人也会以统一的道德仁义为标准进行衡量,能够行仁义者就是君子,不能够行仁义者就是小人。君子即使已经亡故,他的仁义之声不会随之消散,小人即使得势,他的不义之名也不会因此消减。如果让你左手拥有天下,而右手割断你的喉咙,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不会这么做,这是因为眼前的生命重于天下。而能够忠君爱国死于危难者,就是视死如归的人,就是把仁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的人。所以把天下都交给我这样的大利,比之于我的生命就是小事,而我的生命这么重要的事情,比之于行仁义就是轻微的事情,这就是能够以道德仁义作为衡量自己行为标准的君子吧。

有言:循道,自修,君子。

君子,人之精华也,仁心而义行者也,圣人之徒也。《论语》中,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所以,儒家对君子的要求是仁、智、勇三者兼备,六艺并行,循道恒久之人。《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之所道,循道得理也,君子之所行,厚德自新也;君子之所求,至善也。《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对君子和君子精神的高度浓缩和升华,自强不息者,自守笃诚,努力前行也,厚德载物者,仁者爱人,不遗贤能,以致愚、不肖皆有所养者也。所以,自生而可以生人,自爱而可以爱人,善人也,真君子也。

《文子》之所谓“君子”,一为君王贵胄之子嗣,高贵者也;一为循道厚德之高士,高德者也。其曰:“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能尊生,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所以,道家之君子是尊生,贵德,自修,循道,淡漠,宁静,宽大,正平之人。所以,自生而厚道德,自爱而归自然,真君子也,自然天真之人也。

是故,君子循道而致善,故修身养性以践仁义,日行之而孜孜不倦,自新以厚其德,穷不易操,达不肆意。而小人重利欲,故无所不用其极以践利欲,日行之而孜孜不倦,自贱以损其德,穷奢极欲,无知无畏。故察人之所守,君子、小人立判矣。然而,君子贵身,以天下万民之大利比之于身则小,以生命之贵重比之于仁义则轻,故君子成仁取义,或以道卫身,或以身卫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子道家思想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