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闲适独善其身 用讽喻兼济天下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因曾任太子少傅,故世称“白傅”。谥号“文”,又称白文公。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也是一位产生了世界影响的伟大诗人。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北端),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市)。大部分文献都说分是下邽人。

德宗贞元十年(800)进士及第,十八年(802)应拔萃科考试,入甲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二年(807)授翰林学士,次年授左拾遗。宪宗元和十年(815)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和十三年(818)改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任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唐文宗大和元年(827)被 征为秘书监,又除为刑部侍郎,但他自请分司东都(洛阳)。

自大和三年(829)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侍郎致仕。会昌六年(846),在洛阳逝世,年七十五岁,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一生写下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使诗歌突破了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在文学上,他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关照当下重大社会问题,用诗歌来反映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变迁,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他与好友元稹一起进入官场,后诗坛“元白”齐名;后丰洛阳时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以政治讽喻诗和长篇叙事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名气极大。

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非常有名。他的《花非花》成为后来朦胧诗的鼻祖。

他的诗作在当时流传甚广。不仅在中国大地广泛流传,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而且跨越国界,走向了世界。唐时有朝鲜商人来求索白诗,带回去卖给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皇室、贵族习读、仿作白诗蔚然成风,而且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持续到近代。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也有巨大影响,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杜荀鹤,宋代的梅尧臣、苏轼、陆游,一直到清代的吴伟业、黄遵宪,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受其诗风的启示。

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朴的《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琵琶行》演变为马致远的《青衫泪》、蒋士铨的《四弦秋》。白诗的词句,也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其诗今存近三千首唐代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也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全唐诗》录其诗三十九卷。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有人曾评价白居易是以闲适独善其身,用讽喻兼济天下,把诗当作镜子,照出了时代的色彩,以悲悯关注百姓,用批判注视权贵,用通俗朴实的语句铸造历史,抒写万卷江山,一度青衫泪湿浔阳江的谪司马。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闲适独善其身 用讽喻兼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