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古人的话:淫字论事不论心,孝字论心不论事

这句话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这本书的名字就是一堆人大冬天没事干,围着火炉子聊天,然后聊出了这么一本书。

外国有个人也这么干过,不过是一堆人围在一起讲故事,讲着讲着就讲出来一本故事集,那本书叫《十日谈》。

《围炉夜话》这本书和《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有一段时间《菜根谭》很火,我还背过几则,现在都忘了。

这种书一般是用用很短的一段话甚至一句话,讲明白一个道理,大约算是现在鸡汤文的鼻祖。


这种用名人名言,教人处事的书,和今天很多同类的鸡汤文书籍一样,大多是汇编书,很多东西不是作者原创,是从各种书上扒来,分门别类后出版的。

古代也没有版权一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淫字论事不论心,孝字论心不论事的更早的出处是明朝时期的《增广贤文》,原话是: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马家辉在《圆桌派》上曾经引用过这两句。

这句话中,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啥意思呢?

淫字论事不论心,说的是精神出轨。淫这事儿,就不能论心,因为每个人都会心动。

比如曾国藩在日记中曾记载过,自己看见朋友家的俏丽丫鬟,心动了,然后回到家午夜梦回写日记,骂自己禽兽不如。

用圣人标准要求自己的曾国藩见了美色,都会把持不住的心神摇曳,何况凡人。

一个男人见到一个漂亮姑娘,三万六千个念头在心中翻涌而过,但是,他没行动,他没有行也没有动,只站着流口水,姑娘顶多会骂他一声流氓。

更多的多人连口水也不会流下,表面装作很绅士,但是我们也知道有那么一瞬间肯定有念头在他心里翻涌过,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只有意动没有行动,这种人不能算坏人。




我在看电视《乡村爱情12》,黄一芝或者小李老师等漂亮的女子出来后,屏幕上酸词儿如雪花般滚过,甚至看《将夜》,看很多人刷弹幕想念曲妮大师。

这都算一种意动。

心动了,意动了,没有行动,就算不得坏人。

有的人心动了就行动,破坏力惊人,那是绝对的坏人了。

比如约翰列侬的狂热歌迷马克·查普曼为了独占列侬竟然枪杀了他,这也是一种淫。

在古代,淫这个字也指贪恋沉溺。

想要独占其实也是一种淫。

孝字论心不论事,我觉得《增广贤文》上说的更清楚些: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穷人家的孩子,心理里想着孝顺,但是如果限于家庭条件,很多时候未必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这时候心理里有孝这事儿,尽力而为就好了,不必强要为了孝字,做很多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

古人对于孝这件事情有很多超越人性的叙述,看了让人不寒而栗。

有本讲孝的专注叫二十四孝,有图画有文字,大约是给小孩的启蒙读物。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二十四孝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鲁迅曾说过,他家不识字的仆人阿长,看到书上的图画,都能滔滔不绝的给他讲述这幅图画相关的故事。

但是看完二十四孝,鲁迅却说:

“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古人理解的孝有多难呢?

说个简单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晋朝有个叫王祥的人,母亲早逝,父亲又娶了一房,继母对他很不好,非打即骂,但是王祥却毫无怨言,继母打他骂他他都忍之受之。

这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鱼。

王祥跑到河边一看,河水都冻上了,哪儿有鱼啊。

他一咬牙,脱了个光膀子,躺在冰上,用体温感动鲤鱼,然后两尾金色鲤鱼自己跳到他身旁了,口吐人言:太感动了,您把我们拎回去炖了吧。

这个故事只是个故事,是人们的美好想象,现实中如果有人想要效仿王祥,去卧冰求鲤,结果大约只有一个,冻感冒了,染上肺炎。

这个故事如果还有温情的话,那么郭巨埋儿,大约就是一个恐怖故事了。

郭巨是东汉人,司马懿的老乡河南温县人。

郭巨家里兄弟三人,父亲死后分家,家里有两千万钱两个哥哥把家产一分为二,每人一千万,然后语重心长的对郭巨说:咱家最重要的资产,咱妈就归你奉养了。

郭巨把母亲接到自己家,无怨无悔的养着老妈。那时候郭巨新婚,日子过得不富裕,他和妻子靠给邻居做些灵活维持生计。后来他妻子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家里就更不够吃了,孩子三岁时为了让老妈多吃一口饭,郭巨和妻子商量把自己三岁的岁的孩子埋了,这样家里少一口人吃饭母亲就能吃饱了。

埋孩子这事儿不敢让老太太知道,他于是抱着孩子跑到荒郊野外挖坑,没挖多久,挖出来一个瓦罐,里面装满黄金,还有一张纸条:

孝子郭巨,黄金一釜,以用赐汝

这本是干宝在《搜神记》上写得神话故事,但是被写到《二十四孝》中,广泛宣扬,这种孝让人细思极恐啊。

难怪鲁迅看到郭巨埋儿这个故事时会说:

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这种孝在今天看来叫愚孝,但是在古代,在日积月累孝道文化的熏陶下,是会有人,干出恐怖事情来的。

《围炉夜话》这本书写:孝字论心不论事。

大约也是为了规劝人们孝,不要走极端。

一个人有孝敬父母的心很好,不用事实依从父母,信奉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须知两代人之间肯定会有代沟,有矛盾,父母的很多想法做法,未必都对。

这一点看看电影《囧妈》很明显,母子两人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虽然这个电影最后母子互相理解了,但是现实中,父母和孩子间有时候就是一场持久战。

那句话叫:离开两天就想,见了一天战争就开始了。

思想理念的不同,导致两代人沟通的障碍。

所以即使再孝道文化盛行的明清,古人也很睿智的指出了这种不同: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不过现代大约也有人希望恢复古人的传统,提倡事事要顺者为孝,天下没有不是父母,最希望恢复传统的大约是那些卖保健品的兄弟们吧。



文:薛白袍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理解古人的话:淫字论事不论心,孝字论心不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