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其实比戒毒更难

这篇文章是我多次学习并理解万维钢文章《满足感管理》而写成的。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我把这个分成3步)

1、让一群猴子吸食毒品(好像是吗啡),然后果然他们全都上瘾了。

2、然后,把这些分开关在笼子里的猴子们放在一起喂养,很快猴子们之中出现了猴王,然后猴王就不再对毒品有强依赖性了,但是在猴群中的loser们,却对毒品更加依赖了。

3、然后再把猴子们全部分开放到笼子里,之前对毒品不再依赖的猴王又开始吸食毒品了。


脑科学家现在对此已经有了足够科学的解释,即人的脑中有一种多巴胺D2受体,而人们做了正确的事情(有利于繁衍的事情,比如性、吃饭、受到关注)的时候,大脑就会“奖励”我们多巴胺。

D2受体少的人,很容易就能够满足,他们是真实的知足常乐者。而D2受体多的人,他们就是很难被满足,要他们满足需要足够大的刺激。

而且,D2受体的数量是会改变的(就像大脑是可塑的一样),如果总是给他们很大地刺激,D2受体就会增多,反之,D2受体会减少。

所以,猴王由于已然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对毒品的依赖就就自然很少了,然而,地位低的猴子不仅没有被关注,反而受到冷落,这时候只有更大的刺激才能让他们得到满足,所以自然而然地吸食更多的毒品,然而,吸食越多,D2受体越多,需要的剂量就越大。——这是一个真实的恶性循环。

现在,科学家也往往倾向于认为贫困是一种病(《贫困病》),是生理上的不同,而不是通过开导就能让他们改变的。贫困的人倾向于透支(甚至借钱)自己的财富,来获取更大的刺激,最终这种永无止境的透支让他们越来越贫困,但是需要的刺激却越来越大,恶性循环开始了。

其实很多上瘾都是这样的。包括我对“得到”的上瘾也是这样,其实我对得到是很上瘾的。(很严肃的说)

虽然说有很多时候我能够在其中学到不少东西,但是很多时候,我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听得到,很多时候,我只是为了这种“满足感”。

由于我听得多,我就听得越多,听得越多,就越需要听得多。——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我能得到的关注真的不多,并没有深入大学的群体,所以我就对得到越来越上瘾,为的是自己旺盛的好奇心被满足,为的是这多巴胺带给我的脑高潮。

就像很多胖子那样,吃得多,就吃得越多,曾经只吃一碗饭,后来每顿吃三碗也不饱了。

这也让我难以在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原因是,成就感不足。

学习,给一个成绩长期没有得到认可的人(就是我)带来的刺激太少,而成果又需要漫长的等待,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证明,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走过去。

我知道学习是对的,我知道取得一个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一定能让我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其实我知道,希望就在前方。

用理智战胜大脑的确是个很难的事情,尤其是与生理结构抗争,与我的多巴胺分泌水平以及脑子里大量的D2受体抗争。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让一个在成绩上长期没有得到认可的人去努力学习的难度,完全不亚于戒毒——而且不是在戒毒所戒毒,是自己戒。

是啊!自己戒呗。

“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后面可以再加一句话了:逆袭的人生才叫霸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袭,其实比戒毒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