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

4月刚还是,各种工作任务就不断的布置下来,唉。现在的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状态,那就是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工作任务(当然,没做好准备,工作任务也推脱不掉)。今天,除了之前既定的工作任务继续推进外,下午又接到了两个新的工作任务(还需要领导做具体安排),唉,真烦。

现在我最大的期盼就是清明节假期不要加班(假期我要做好多自己的事呢),只要能满足我这个心愿,之后的忙碌我都接受(只要是八小时内的,我义不容辞)。之所以烦躁,还不仅是工作任务的“繁重”,而是这些“繁重”大多都没什么价值和意义,“假、大、空、虚”,让人越来越“泄气”。

今天还看到了两则相关的新闻,一是最高层的“基层减负年”有了具体动作,中办牵头成立了工作专班,还特设了“办公室”在中办督查室;二是某省出台省级措施,落实最高层的“基层减负年”,提出了具体要求。很多人拍手叫好,热烈欢迎这些举措,热切期盼最终成效,我觉得那些“拍手叫好”的人,不是“真傻”就是“真坏”。

如果说真的要给“基层减负”,直接减少诸如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创建等工作就好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减负”。而目前来看,中办牵头成立专班,还设立“办公室”,那相对的,省市县都会相应成立专班,设立“办公室”。就拿各党委办督查室来说,先不说别的,承担“减负办公室”的工作就明明是又增加了一项工作事项啊。

“形式主义”的根源是“官僚主义”,而“官僚主义”的病根出现在“官”上,而不是基层的普通干部职工。说句不好听的(但我觉得事实如此),“官僚主义”的问题,谁的官越大,谁的责任就越大。真要解决问题,从最顶层开始,但目前来看,绝无可能。

现如今的问题就是“事、权、责的不匹配”。从上到下,明明要求的是“一言堂”,但还要美其名曰“发挥自主性”,结果就是中央出台的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创建等工作,省一级也要照抄出台相关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创建等工作(不出就是ZZ问题啊),然后市一级、县一级也“必须”出台相关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创建等工作,甚至到乡镇、街道一级(最奇葩的是有些地区要求村居也要有配套方案、举措)。

举个例子,前几年的事。某省出台最低工资的调整文件,按说省级文件已经出了,全省范围遵照执行就行了,但是不行,某市要等市里转发省里的通知文件,某区要等区里转发省市的通知文件,然后才能执行。可预见的是,如果今后不让层层发“文件”了,没准今后就层层发“工作提示”呗。就像之前,不让过多“督查检查”,那就改“调研指导”呗。

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枝叶修剪的再漂亮也没用,就算一时光鲜亮丽,也终会枯枝败叶,根烂树死。

你可能感兴趣的:(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