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感

        总序中提到:课例、理念、策略是构成本书的基本要素,因而也形成了本书的鲜明特色,一是课例鲜活而富有内涵。如果说理念是丛书的灵魂,那么课例就是承载理念的载体,是理念的外化形式。书中的颗粒都是篮子一线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每个颗粒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新课程的努力,理念和理念的某一方面,因此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这些颗粒有些人的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生命的互动,两翼的生命的灵性,展示了孩子们成长发展的轨迹,向我们昭示了这些优秀教师是如何把新课程的比念转化为具体可改的教学行为的。勾起我看此书的欲望。

本书共有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主要位我们剖析了新课程这一核心理念。第二部分“走向生活”,让我们把握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这两个基本理念。第三部分“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介绍了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四部分“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让我们明确了这个基本理念。第五部分“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是围绕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而讲的。第六部分“教是为了学”阐明的基本理念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第七部分“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主要强调另一个基本理念: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第八部分“发展才是硬道理”从第二部分到第七部分,还提供了许多教学片段或课例及简明的点评,并总结出课例所蕴含的理念,还为读者总结提供行动策略。真正是课例鲜活而富有内涵,理念阐明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行动策略具体详尽,可操作性强,做到课例、理念、行动策略的“三点一线”。

一、本书让我理解了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

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旧课程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被动的。而新课程观则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

2.课程和教材的关系.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

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刚、教学计划。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二、新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二、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这里是指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课程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学习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书中列举了很多鲜活的例子来反映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书中课例提供的行动策略也给我带来了收获。比如以前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我比较盲目,现在我知道要做到以下的几点:1、给每一个孩子以同样的表现机会;2、让孩子学得有兴趣;3、把孩子们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4、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5、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6、注重过程,注重体验。

其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案例从书中引用) 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评评理:小方和小明两位小朋友,做了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相框。(见图1和图2)

图片发自App


他们一同来到玻璃店,为相框安玻璃,在付钱时,老板却让他们付同样的钱,这合理吗?为什么?

生:这不合理!小明付的钱应多一些。

生:合理!他们两个的玻璃大小是一样的,沿着第一块中间把它们分开,再移到下面,就和第二块的完全一样了。

生齐:噢!原来两块玻璃的大小是一样的。

师:大家摸摸课桌面的面积和它们的边框,感觉有什么不同?

师:经过大家这一评,可见老板让他们付同样的钱是合理的。因为这两块玻璃的面的大小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的面。

师:(出示两个标有1号和2号的长方形)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生:1号长方形面积大,2号长方形面积小。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用眼睛看的。

师: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沉思一会儿,开始发言。)

生: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又出示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两个长方形,让学生讨论。)

生1: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因为方格数相等。

生2、我不同意生1的看法,因为这两个长方形一看就能看出不相等。

生3:老师,我发现方格大小不一样。

师:好,同学们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用数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时,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谁能概括出什么叫面积单位呢?

三、本书课例教学片断中的一些启发

本书课例从让学生评理这一日常生活实际入手,展开讨论,把生活引进课堂。我也从此教学片断中受到了一些启发: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挖掘数学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跟学生生活贴近的要素,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发展,调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数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着眼于儿童未来的生活。

知识更新的加快,使人无法在学校完成今后生活、工作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

3、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和能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那么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应重视。可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也可以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步地引出概念,还可以创设环境、加强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意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当然也可以模拟生活实际活动,解决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新的课程理念并努力认真去实施,我想,数学课堂一定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