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数学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张奠宙先生提到:数学课程中要体现数学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但是从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来看教材比较单一,局限于数学史实的介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基础教育中数学文化内容设计的基本目标有:

1.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2.文化是理性文明的标志。

3.西方数学与中华文明的进一步融合。

张先生提出例子有:面积计算的出入相补原理。《道德经》与自然公理。古诗词意境与数学思想方法。

张先生在文中谈到我们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多角度来阐述数学文化。以案例的给出了例子,非常的好。比如:案例六,自然数的认识

在小学里认识亿以上的大数之后,要形成自然数的概念。自然数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但是在中国古典文献《道德经》中的有独到的阐述。所以,在学这类知识的时候,我们不妨可以把这个数学文化引到课堂中。

中国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数学上来看,就可以将到看作0。由0生1,1生2,2生3,一个一个的生,不断的生,生到了一万、一亿……好像“不尽长江滚滚来”,生生不息,没完没了,这就是自然数。

又如: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是一个纯粹的存在性的定理。在人文意境上,存在性定理最美的描述莫过于贾岛的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在这首诗里所体现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确定性,简直就是为了数学而作的。隐者在哪里?“云深不知处”,但是他确实“只在此山中”。这正是纯粹的“存在性”数学问题的意境。

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张先生的建议来实践的话,那么我们给孩子的就有了数学文化的味道。课堂也就有了张力活力。

现在数学文化这一块的资料还是比较多多,我知道的有宋乃庆教师编撰的《数学文化》是按照年级编撰的,是个不错的学习拓展的好资料。另外网上也有很多关于数学文化的慕课,大家都可以来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唯有教师了解知道,才能去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唯有学习掌握了更多的素材,才能在课堂上用起来。让课堂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拓展数学文化,弘扬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