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化十四年》里,虽然最主要的破案能手还是顺天府的推官唐泛,但是锦衣卫总旗隋州正直英武,西厂提督汪直也颇有思虑和心机,三人联手屡破奇案。
汪提督,人称汪督公,在剧中是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是明宪宗皇帝和万贵妃的心腹之人,皇帝设了西厂之后,更是对汪直宠信有加,多少大事要案全都交给汪直处理。
剧中的汪直也是一位对皇帝和贵妃忠心耿耿之人,也是皇帝和贵妃维护权利铲除异己的一个重要工具,有人谤议朝政,他便带着毒酒去送人归了西,所以在朝中百官都畏惧他、痛恨他。
通过唐泛等人的叙述,也直言汪直“坏事做尽”,但都是一语代过,没有明确表现他到底做了哪一件坏事。
在剧中,汪直除了对皇帝和贵妃的忠心耿耿之外,对朋友也是有情有义,对弱小也有怜惜之心,对百官虽有监视和迫害,但只不过是“为君分忧”罢了。
剧中甚至还设计了一些涉及大明皇室荣誉、内外关系、百姓利害、国家安危的案子,也是汪直等人共同联手力挽狂澜,汪直在剧中可以说是救国救民的大功臣。
汪督公的扮演者也是演技不错,演出了人物的复杂心态和不同状态,而且和唐泛等好友在一起时,还尽显可爱萌态。
但我恍惚记得明朝历史上的宦官汪直可不是什么好人啊。明朝皇帝多利用宦官与大臣和学党争权,因此明朝的宦官也是出了名的专权乱政。
汪直在影视剧中也时有出现,电影《龙门飞甲》中陈坤饰演的西厂提督雨化田也是以汪直为原型。
那么,历史上的汪督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汪直,自幼入宫,少年掌权,深受明宪宗和万贵妃的信任和器重。
成化十二年(1476年),有妖人用巫术勾结太监私自进入大内,事发后被诛杀。明宪宗令汪直带人暗查朝廷内外与民间,并于次年建立西厂,由汪直统领,一时风头竟盖过东厂。
但大臣纷纷上疏弹劾西厂“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网太密”,宪宗当时无奈解散了西厂,后又重开。
汪直也利用手中的权利屡兴大狱,宪宗却认为汪直有探知奸党和查明要案的能力,一直宠信于他。当时的汪直还不到二十岁,可谓是少年得意。
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州女真犯边,汪直欲前去招抚,其他大臣所阻。后汪直奏请开设武举,设各级招试武士,颇有成效。最终汪直得令前往辽东处置边务,期间曾用计镇抚女真并监军有功,开始总统京兵,开明代内臣掌管禁军之先河。后又曾征剿鞑靼有功,但却不得班师回京。
此后,汪直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直至被东厂等人弹劾,贬往南京,此后史书上就少有关于汪直的记载了。
纵观汪直为官经历,可见确有办案明察的天赋,也有督边整军的能力,而且此人从不收受贿赂,所得官员的钱财全部上缴国库。但他好功争权排挤其他官员也是事实。
另据史料记载,还有一段“假汪直”的故事。冒充汪直的是江西人杨福,因其曾经在崇王府内使手下为奴到过京城。后因事逃回,在南京时,遇到了一个旧识,说杨福长得像汪直。
于是杨福就开始假扮成汪直,那个旧识就充当校尉。两人一路南下,历经常州、苏州、杭州、宁波诸府,所到之处官府皆争相奉承,百姓也拿着讼词前来诉冤。
汪直不收贿赂,天下皆知,两人所过之处假汪直也假意不收贿赂,但却由那个假校尉大肆收赃。最终二人在福州被识破,最终问斩。
汪直还有一个有趣之处就是,他每次奉命巡边都声势赫赫,大肆排场,当地官员大都卑躬屈膝。但汪直对于不阿谀奉承自己的官员却也并不计较。曾有地方官因不满汪直所带旗校过多,骚扰郡县而上书弹劾他。汪直并不知情,回京后,还推举此官廉洁。直到宪宗把奏章拿给汪直看,他才叩头伏罪,还说那名官员能直疏是个贤才,宪宗也因此没有怪罪汪直滋扰百姓。
看完剧中形象,再看过资料介绍,可见《成化十四年》中的汪直形象还算符合史实,忠于皇室、少年掌权、不收贿赂、善待直吏等,都有所体现。
而且关于假汪直一段也出现过,剧中那个假汪直就是黄大人的狱中之囚,因长相酷似汪直而被黄大人留以备用。本来黄大人想拿他做最后一道护身符和替罪羊,但黄大人的新世界计划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汪直的确是一个有才有能之人,而且他不受贿赂、对皇帝忠心,为人又颇有胸襟。只不过年幼时经历坎坷,以边境叛乱瑶民身份被俘入宫为奴成为宦官。若是生在普通人家,以科举或得推选入仕,应该也是一个出众的官员。
但是,汪直以宦官身份掌权,又是少年气盛好大喜功,所以始终被其他官员诟病。最终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汪直擅政” “汪直乱政”的评价。
而最终促使宪宗皇帝抛弃汪直的大概也是大臣们在弹劾奏疏中所说那句诛心之语吧,“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
本是心腹,最终皇帝却把他当作大患,伴君如伴虎,不过如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