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作于2017年12月21日
自从11月中匆匆赶来柏林,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冬天的柏林,寒冷、阴霾,几乎天天都伴随着雨雪风霜,几乎很难看到太阳。外加此次实在是任务繁重,一个人在这座满是历史感的城市,却很难提起兴趣四处转转。
日子每天就在打鸡血和战斗脸中悄然度过,而现在随着任务大部分完成,我也将在两天后离开这座其实还是蛮喜欢的城市了。临别之际,简单写写此次唯一一次闲逛吧。
那是到这里差不多20天时的一个周末,早起后我惊诧的发现窗外居然蓝天白云。虽然寒风列列的,但是还是决定不再宅着陪电脑,而是出去转转。
一、勃兰登堡门
提起柏林,甚至提起德国。都不能不说勃兰登堡门,这次我住的地方离它不远,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但每次还是会觉得这座仿造雅典卫城的城门真的很漂亮。
初到时,远远的发现在城门西侧的空地上矗立着三个什么东西。某天路过时才瞧出来居然是三辆大巴。好奇心大盛之下,仔细询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为了表达对叙利亚内战的纪念。用这三辆大巴来模拟被轰炸的城市剩下的断壁残垣。
而那天当我再次造访这里时,三辆大巴早已不知去向。蓝天白云下的勃兰登堡门更显美丽。大门之上的驷马胜利女神像也看的甚是清楚。
二战时,勃兰登堡门被盟军炸的面目全非。胜利女神马车铜像更是被炸的只剩下一个马头。战后勃兰登堡门所在地的东德修复了大门建筑,而西德则修复了铜像,并赠送给东德,后者将其重新安放在大门顶端,完成了勃兰登堡门的完整复原。这在当时也算是冷战中难得的温情。可是就在大门修复后不久,柏林墙一夜之间将这座城市生生隔断。其中一段就横亘在勃兰登堡门的西侧。这一分隔就是近30年…… 而当柏林墙被推倒后,时任西德总理科尔就是用走过勃兰登堡门的方式来宣布揭开两德统一的序幕。
因此这里对于德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以至于在欧元硬币的背面都留下它的印记。
二、苏军阵亡烈士纪念碑
从勃兰登堡门通往西侧的胜利纪念柱的六月十七日大街是柏林的香榭丽舍大道,两侧被面积巨大的蒂尔加藤公园围绕。在大街北侧,距离德国总理府不远处,矗立着苏军阵亡烈士纪念碑,用以纪念在柏林战役中阵亡的30万苏军战士。
当年那场战役,苏军动用了三个方面军的250余万名士兵,对由100万德军据守的第三帝国的心脏——柏林发动了最后的攻击。这也是欧洲战场的终篇。
如今,七十余年时光匆匆。当年强大的红色帝国现如今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譬如那片落叶上的朝露。但是这座纪念碑却完整的保存在当时敌国首都的黄金地段。碑顶的苏军战士雕像一副睥睨天下的气势,配合左右两辆完整保存的T-34坦克,以及浓厚的前苏联建筑风格,还是很容易让观者有代入感。纪念碑下堆满了鲜花,很多来献花的,看起来都像是一个个家庭。我远远的看着,并不知道他们是本地的居民还是来自于俄罗斯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但,这并不重要,不是吗。
三、柏林墙
提起柏林,一定也会提到柏林墙。那段特殊的历史造就的这殊的产物。
1961年,东德一夜之间竖起了柏林墙。硬生生的将这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城市割裂开来。但在那时,被割裂的不只是城市,还有家庭、亲情、文化和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
直到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近30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倒在柏林墙下?我并没有兴趣去翻阅具体的数值。国会大厦前,蒂尔加藤公园边那一个个无声竖立着的小小的十字架已经足以令人悚然动容。
如今,很多之前柏林墙竖立的地方,只在地面上用金属牌默默的纪念着。而保存最为完好的则是有着“东边画廊”之称的长度为1.3公里的一段。这段柏林墙的墙体本身得到了完整的保留。但是当年与其配套的反车辆壕沟以及铁丝网等早已荡然无存。1.3公里的墙上充满着无数的涂鸦,最著名的当属这副《兄弟之吻》,画的是当时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东德建国30周年之际访问对方时亲吻前东德最高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的情景,它象征着前苏联和东德的战略合作关系。不过,经当地人介绍,这副画的原标题却是——《Mein Gott, hilf mir, diese tödliche Liebe zu überleben》,翻译过来就是“上帝啊,拯救我,在这死亡之爱中生存”。个中滋味,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估计是没办法解读的。
四、查理检查站
查理检查站,是当时两德之间在柏林的8个检查站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检查站。
1961年,在柏林墙竖起之初,美军和苏军在这里发生过大规模的坦克对峙事件,令这里名声大噪。
如今,这里除了在检查站两侧分别矗立着盟军和苏军边防士兵的画像之外,只有一群身着美国宪兵服装的工作人员在此“彩衣娱人”了。即便形似,但是本质上却和之前相去甚远了。
五、威廉皇帝教堂 & 国会大厦
这两个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们都是在二战中被炸塌了屋顶,却并未完全修复如初。
威廉皇帝纪念堂位于柏林主要的商业区选帝侯大道附近,这座二战中遭空袭被严重损毁的教堂当初是为了纪念德皇威廉一世的。战后曾计划清除后重建,但柏林市民却不买账,希望修旧如旧。教堂本身已经被完全炸毁,仅剩下的钟楼也基本保留的当初遭轰炸后的样子,只进行了必要的加固。在繁华的商业区猛地瞥见,确实有些触目惊心。
由于很快就要圣诞了,因此教堂下的空地上是一个规模不算小的圣诞集市。柏林据说有上百个圣诞集市。当地的朋友推荐说,最有名的几个分别在御林广场和贝尔维尔宫等处。但我都没去,唯一来过的就是这里的这个。集市各个简易商铺基本上都是卖各种食物和圣诞装饰品的,当时觉得还挺有意思。
因为记得去年柏林遭受恐袭就是在某一个圣诞集市,于是问起这边的朋友到底在哪。结果得到的答案——就是威廉皇帝纪念堂下的这一个。得知答案的我呆立半响,在想:我是幸运呢还是幸运呢还是幸运呢……
国会大厦,也是柏林和德国的象征之一吧。当年希特勒制造纵火案的地方,柏林战役的结束,也是第三帝国的覆灭,便是以苏军战士在国会大厦上插上红旗为标志的。二战时大厦被严重损毁,曾经的穹顶被炸塌。
战后的修复并没有将穹顶修复如初。而是采用了玻璃顶的结构。应该也是为了某种纪念吧。
写了这么些,看着不少地方。但其实我步行加公交的方式走下来也就半天多点。从勃兰登堡门开始,自柏林墙结束。出发时蓝天白云,寒风凛冽。结束时却已是雪花纷飞,寒风刺骨了。
其实我知道,柏林有无数值得去的地方。有无数顶级的博物馆,每一座都值得在里面待上大半天。但我还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路线。景点选择的原则只有一个:二战,以及随后的冷战元素。
柏林有着超过700年的历史,单单作为首都,就历经了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纳粹德国)、东德(民主德国)和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欧洲绝对算是历史名城了。
近代更是有着绝无仅有,长达三十年的城市割裂。可以说柏林的割裂,就是当时德国整个国家被强行分裂的高度浓缩体现。
那天,坐在回去的公交车上,我不禁想起不久前中国U20足球队在德国参加联赛时被“Z独”干扰的事情。以及随后德国足协副主席不顾国际足联“球场内不得出现政治性标语”的规定大谈“言论自由”的事儿。不禁想问一句:深知统一来之不易的德国,为何愿意看到别人的分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