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过节还是放假?

190213日更第70天:

 

春节过完了。

身边同事普遍说,节过得累,上班也觉得疲劳。主要是连放七天,已经不太适应上班的节奏,但这七天也没闲着,大部分人回老家、去外地,迎来送往,比上班劳动量还大。

我们通常把过节和放假混为一谈。因为过节肯定要放假,而放假也是因为过节。过节而不放假则不叫过节,放假而不过节则难有机会。

其实,过节和放假是两回事。过节更多是农耕时代的习俗,而放假是工业化、城市化之后的产物。

放假对应着工作。因为人需要休息才能更好工作,所以每工作一段时间就要规律性地休息一下。比如原来是每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现在是每工作五天休息两天。除此之外,每工作一年还应该有长短不一的年假。但无论如何,休假都是工业化式的整齐划一规则,休假是为配合工作。也就是说,没有工作,就无所谓休假。

而过节与工作的联系没那么紧密。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固然因为冬季农闲、有时间才能搞得那么隆重,但并不象休假那样,工作结束即放假。

在农耕社会中,春节不是只有除夕和初一,也不是只有三五七天,而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收拾打扫、置办东西、祭祖上坟、除旧换新、做吃做喝、社戏聚会。总之,因为没事情做,所以才会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过节上。

而其它节日,如端午、中秋、清明,也是先有了习俗和节日,才让我们放下劳作。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过节不是一件赶赶罗罗、局促不堪的事,不象现在,前一分钟还在电话中谈着公事,下一分钟就迈进老家父母家门,切换到过节模式。现在的过节,更象是特殊的假期而已。

正因为放假与过节不同,我们感到年味、节味越来越淡,比如放鞭炮。放炮本是农村的常事,婚丧嫁娶要放,过年节自然也要放。但进入城市后,环境当然不允许这样的集中污染,因此禁放也就成了必然选择。当我们禁放时,其实潜台词是:放假就是休息,与过节不同。

这样的差异还越来越反映在春节档的电影上。

以前春节档电影主打两个元素:一是合家欢、老少皆宜。二是喜庆欢乐。一言以蔽之,能让大家哈哈一笑就行了,一定要通俗易懂,无厘头搞笑也没关系。

而去年春节档逆袭成最火的电影是“红海行动”,今年则是“流浪地球”,那些貌似符合合家欢的喜剧反而失了风头。

因为在大家内心,春节长假的过节意味越来越淡,而休假的意味则越来越浓。合家欢是过节,看自己更喜欢、更有话题性的电影则是放假休息的需要。

以前,过年过节要探亲,全家在一起过。现在越来越多人选择出去旅游,仍然是休假的意味慢慢多过过节了。

时代的变迁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不自知罢了。

(微信公号:孔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在过节还是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