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天换日,一念之间

读《魔鬼交易员》

2020年3月26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提醒市场参与者,尽管受到疫情影响,LIBOR基准利率仍将在2021年终止,并启用SONIA(英镑隔夜银行间平均利率)来作为新的基准利率。先撇下本书所讲述内容最终导致的结果不言,对比我国做法,银行间隔夜利率显然在金融市场要比SHIBOR作用广泛,市场利率与报价行报价所形成的利率孰优孰劣也可见一斑。无论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如何,不可否认的一个现实是,市场与政策的博弈仍然是经济学领域中难分胜负的存在,但少数市场参与者参与制定的市场利率,一定是存在操纵空间的。

海耶斯的不幸,反而是市场的大幸。

其实魔鬼交易员不是专指书中被定罪的海耶斯,最终导致LIBOR改革的也不是这样一个案件,他们是一个群体,一个发现问题并利用问题来牟利的群体,为自己,也为东家牟利。

换个角度来看此案,当海耶斯或者是其他交易员在发现LIBOR报价存在操作空间时,他们选择研究LIBOR的缺陷,提醒监管当局并提出优化建议,他们或许会成为金融史上的英雄。当然,作为金融从业者而不是监管方,制度或政策工具的漏洞不是我们考虑的范畴,也不是工作内容,但往往历史就是这样,尤其是在金融行业,政策的改善大部分都是基于市场乱象或是案件所致。这里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监管机构总是在事后发现问题,而为什么市场参与者总是会利用政策空间来为业务服务。换句话来说,为什么监管机构很难在政策制定时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为什么市场参与者发现问题却不去向上纠正。

个人理解,这是立场与思维的问题,或许也掺杂点经验。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从业者从事监管政策制定与业务监管,但人员构成大多数并不是业务出身,这里面有土壤的因素,也是经验使然,在他们的从业经历中,更善于在事后发现问题并进行政策修订,而不是在制定时便想到会发生的市场现象,当然,也不能过于苛责。

而对于业务人员来说,基于业绩考核与自身业务进行的经验,更倾向于寻找监管政策漏洞并加以利用,除刻意违法之外,往往是在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所谓的“擦边球”动作,所以事后被定性为违规。

若是非要分出个谁是谁非,估计又会回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层面。

书中的主角显然更多是利用规则漏洞进行操纵,规则的疏漏加上利益链条的构成,再加上监管当局的不作为并对LIBOR不重视,再来个报价行主导利率走势,没有海耶斯,也一定有其他人会走上这条路。

书中的案件已经过了好几年,LIBOR的改革也一直在进行,距离SONIA的实施也就一年多的时间,隔夜利率是否能够成为不被操纵的英镑基准利率,依旧存在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有规则就一定有漏洞,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江湖。毕竟,市场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参与者的选择,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市场与监管的博弈过程。

只能说,金融监管之路依旧艰巨且漫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偷天换日,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