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阅卷详解
文/郭静静
读·写【图文转换题往往注重挖掘显示生活内容,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考查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画面描述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平均分6分
0:空白、无关
3:画面描述无特点
4:画面+阐释(方向偏离)
5:画面+阐释(方向正确),基本交代画面和主题特点
6:画面+阐释,语言表达条理清晰,准确得体(亮点答案:紧扣题干、思虑周全、表述严谨)
问题:
A不关注提干要求,答非所问,写到医护人员和抗疫英雄或者个人饮食习惯等。
B只简单介绍画面内容,未提及设计特点,画面也解读不清楚
C表述不规范,文体意识模糊,造成语意不明。如比喻、托物言志、抒发了……等出现,不知此题需要说明性的语言陈述
D过度延伸,所选图与寓意错位,如饭店对食客的关心、老人用自己的筷勺喂孩子、公勺公筷是否消毒、对环境的污染等
E书写及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弱,出现很多字迹混乱,别字、不通顺等
建议:
第一步,厘清图片类型:
(1)介绍或描述画面内容;
(2)解释寓意或说明特点等;
(3)结合画面谈感想或启示等
第二步,强化解题思路:
(1)关注题干信息、活动主题,提取主要信息,本题为“公勺公筷,有你有爱”,围绕主题,呈现答案
(2)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呈现画面内容,描述而非论述,如“楚河、汉界”代以“公用、自用”,而非“用公用勺筷占据了楚河之地,用自用勺筷占据汉之地,它们像两军对垒一般,互不相让”
(3)画面文字提纲挈领,不容忽视。如第一幅中的“公勺公筷,公私分开”结合注释中对公勺公筷的解释,可以让我们很快想到防疫背景下,对公共安全的关注,从而点明主题。
15.(1)均分3.44
0分:没选择或都选择;分析内容与“照应”无关;表述看不出选择的观点;抄题或文章
2分:选择观点;没选,表达模糊但仍可以看出其选择的观点
3分:选择观点,有“照应”分析,但是引用的内容不正确
4分:选择观点,有“照应”分析,有表述部分,但无引用
5分:选择观点,有“照应”分析,表述合理,准确引用,语言流畅,书写认真
存在问题:
①不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将重点放在山伯和山娘感情,山伯去世养生等;
②不理解题目:自己解释“照应”,谈文章整体如何照应;
③不理解“照应”:分析时谈及借物抒情、点明中心、人物形象、情感表达;
④缺少答题技巧:不回答第一问,不会引用题目中的术语和问题中的提示,不会找细节,不明白需要引用。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篇目的主题(成长、亲情、励志、爱国、没得、人品等);引导学生读题审题,有几问,题目当中暗含哪些答题步骤和术语;引导学生学会找细节,围绕主题找“照应”或其他细节,根据原文进行引用。
15(2)语篇赏析题首先要审题:
①在三个角度中任选一角度,没有“等”字,故不能写结构和写法等,但是判题过程中,会寻找涉及题目当中的三个角度来给分;
②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之有内容概述而无赏析或只有赏析不解和文章内容,分值偏低。
评分标准:
0:不写或与文无关或原文抄袭
2:单纯概述原文事件,寥寥数语写原文事件,概括主题“父爱”等
4:①在概述的基础上+自己的想法(启示、读后感)孝顺等主题不准确;
②只写人物形象,无任何内容,字数不足100/接近100
6:4分基础上,概述原文内容+体现父爱(主题) 单一{有形象,单一角度(父爱子)+原文内容分析}(形象) {和形象杂糅,从“”写出爱子等}(语言)
8:多角度,主题:事件、情感、启示 人物:爱子、勤劳、执着、担当、责任、好丈夫、好父亲,或者父母子三者评述,或对比形象:父子 语言:语言特点(质朴、农村生活气息);用词角度(动词、形容词、拟声词);修辞角度等方面
10:语言通顺。思路清晰,结构明了,一目了然,书写工整
示例:
语言:语言是一篇文章的筋骨,本文的语言质朴真挚。在文章开肉“张牙舞爪洗 咕咕咚咚灌”“啃”等一系列动词将一个淳朴的山伯刻画出来,山伯回来后“蓬头垢面”外貌描写,表现出山伯到县城的艰难,“嗫嚅地”“听说公路上”“怕你搭乘那辆车”写出了一个关心孩子、无私奉献的父亲形象。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流露出无尽的爱,让人潸然泪下。
人物:本文所写的人物血肉丰富、感人至深。通过写山伯早上一人去城里找山子,担心儿子出车祸一夜未合眼,体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爱意,塑造了一个愿为儿子付出的伟大父亲形象;通过写山伯不让山娘担心二不告诉他真正原委,体现他对山娘的关爱,塑造了一个有责任心飞大丈夫形象。父亲是家中的大山,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亲对家庭的担当和对孩子深深的爱意无不让人感动。任务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本文写出了一个……的山伯形象,如……体现了……
主题:本文通过山伯唯一一次进城寻子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山娘、山子的表现,突出了山伯对儿子深深的父爱以及山子未能尽孝的懊悔不已的行文主题,一次告诉我们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去后悔,要从现在做起关心父母。三者存在杂糅。
教学启示:
①用高度凝练、精简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概述+情感+启示,主义各部分占比)
②人物形象,概括“从……中可见……”
③语言方面,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一定要条理。
16.(3)均分8.25分
0分:空白,与材料无关
3分:直接引用部分材料;只有观点,没有阐述
6分:有观点,阐述泛泛而谈,没有引用材料
7分:有观点,引用部分材料,书写一般
9分:有观点,引用完整,结构完整
10分:有观点,开头、结尾过渡自然,有理有据,材料引用安排合理,自己工整问题:
①没有读懂材料,不清楚材料观点;
②不会审题,题目要求“筛选有关信息”,但部分同学不会引用,不会合理应用信息。两个观点在题干中已经明确指出,但学生不看,不审;
③语言不连贯,没有开头、结尾或者过渡性句子;
④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冲鸭”、“奥利给”。
建议:
①审题是关键,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
②多训练小作文的基本结构,议论性文章一般“总分总”;
③语言要连贯,口语交际性的文段,要有基本的开头、过渡、结尾,再加入个人概括性的句子;
④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用语。…………………………………………………………………………… 作文阅卷反馈题目解读,一个导语,两个题目,形式创新;情绪对照,题材广泛;“生活中……“、”生命中……”解读关键句和内容提示,选好角度;容易下手,让每一个学生有话讲,体现了当前疫情背景下的特殊人文关怀。
分值设定,35——32
31——28
27——24
23——20
19——
答题情况
优点:
1.创新(口罩角度、给中考写信、剧本、文艺名称“星辰大海 一抹暖阳”) 2.语言(古典气质、历史底蕴、清新优美、语文名著)
3.构思(倒叙、照应、对照、穿越、详略、层次、条理)
4.书写(字字如刻、扫描成字、温润隽秀、大方整齐)
5.选材(家国、疫情、亲情、历史、科幻)
问题
1.语言:句子过长,一逗到底,修辞生硬,无表现力;
2.选材:家庭>校园>架空,关注家国的少,大都泛泛而谈;
3.结构:无布局意识,三段体,一段20行;
4.立意:关注自我多,关注社会少,缺乏高度和深度;
5.书写:少数学生自己不清,难以入目 建议
1.练字,书写即分数;
2.篇幅意识要强;
3.课堂要科学有序地训练,培养习惯;
4.考场列提纲;
5.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真情实感;
6.先阅读后写作;
7.以读促写,以写促悟;
8.死去活来。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详解
文/范芳
15(1)从权力、责任、担当等角度作答,漫画一二分开写标题不给分,义务角度不得分,反面表述不得分。
(2)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角度、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承担责任、监督、依法行使权力等方面来作答,答出三个要点。以公民角度作答不给分,以“是否为人民服务,是否正确行使权力”作答的,最多给1分,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角度答不得分。只罗列关键词,没有用完整的句子表述最多给1分,引用漫画中的文字信息,表述正确给1分。学生答题情况:错别字较多,概念混淆。“权力”写成“权利”,“负责”写成“付责”,“尽职尽责”写成“敬职敬责”等。
审题不清,
(1)问“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很多学生按漫画一二分开作答,或所写内容过于啰嗦,不够简洁。
(2)问“个别干部”,一些学生直接回答公民应该怎么做。同学们对反思类题目无从下手,不会作答。一些学生对于个别干部的错误行为进行了列举,口语化表达,没有结合多学知识点,缺少学科术语表达。
16体现了混合性思维模式,为辩证思维和因果式思维混合而成。具体赋分要点如下:
(1)必须肯定家长的担忧是可以谅解的,劳动教育肯定会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 (2)劳动的必要性:遵循答案的范本,只 要体现党的教育方针、传统美德、权利义务、创造财富等任意三方面回答,即可得3分。另:经过阅卷小组共同研究,必要性方面如果谈到当前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以及由此造成的诸多危害,可以得2分。
(3)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这个只要能充分说明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即可得2分。经阅卷小组讨论一致认为,只要学生从对国家、社会的角度说重要意义,也可得1分。 (4)得出结论,提出做法:只要学生能从学校、家长、社会、国家任意两方面提出针对劳动教育的做法,即可得2分。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到位,把劳动教育等同为打扫卫生、体育运动、集体活动、亲社会行为等。围绕某一方面大谈特谈。理解过窄或跑题严重,导致下笔千言,得分却低,得1分。思维模式运用不恰当。学生很多运用了辩证思维模式,仅从利弊角度作答,普遍得2分。其次,运用了层进式思维模式,仅从做法的角度可得2分。答题思路过于单一,无法体现思维模式的运用,仅从劳动教育的意义角度进行大段论述,得2分。答题运用大白话加多,缺少道法属于,学生的学科素养不高,最多得1分。书写过于潦草,字迹不清,无法认识,不得分。答题不能实现组织化答题,要点过多,只能体现答案要点,没有相关阐述,酌情扣1分。
17(1)①按填空题要求评分,错别字不给分,②指出两处及两处以上得1分,指出一处并说明理由的1分,指出两处并分别说明理由得2分,只有理由不指出错误不得分。比如指出自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按时起床,说明她有好习惯(科学安排时间、自主、自立、自律、合理规划);指出轻手轻脚起床说明她有好品质(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礼貌等);指出做早饭、收拾碗筷、上网课说明她有行动能力(劳动意识和能力,孝敬父母、责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等)学生完成情况总体来看,大部分同学能紧扣材料,规范完整总结出知识点。①中绝大部分同学能答出“行政”机关及居委会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但此空中学生出错大部分同学是因为不能规范书写。“自制”“自制制度”及漏写字问题。②学生不能概括指出点赞的场景,如抄写了一段材料或场景只写出一个;读题审题马虎,要求是以上场景,学生指出的确实作息时间表里的某一个时间段;答理由时大部分学生能想到,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如做早饭、收拾碗筷这个行为体现了她孝敬父母,但学生只能表述出承担家务等。
17(2)本题答案给出了四个角度分别是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方面;学习方法方式、学习能力方面;对思考、批判精神、创造潜力方面;动手实践方面。以上角度答出两个即可,每个角度1分,共2分。要求符合情境,言之有理,表达清晰。另外,对于单写关键词的不给分。有同学从师生关系、知行统一、拓展视野角度得也酌情给分,学习习惯、热爱学习角度也给分。从教师角度不给分,如促进课堂的效率,教师引领学生扎实学习等。考生答题情况整体较好,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三方面:错别字较多,词不达意;语句表述不流畅,没有理解题意,未能把问题本身的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书写潦草,难以辨认,表意不清晰,角度单一,欠缺专业术语。
17(3)评价行为体只判断行为错误,无理由不得分;没有明确判断,盲目照抄课本的不得分;有明显判断并且有完整的表述,能结合材料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得2分(正确行使权利、遵守规则、公共卫生安全、生命健康、责任、公共秩序、行己有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精神、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多个角度);有两个角度,未结合材料具体分析的,语言表述不具体完整的,得1分。选作1:利用题中所提供的食材,写出2个菜名得1分,3个菜名得2分;选作2:围绕安全、节能环保、健康、烹调技术、统筹安排等多角度中任意一个角度1分,两个角度2分。其中错别字出现3处以上,扣掉1分,如果两个选做题都做了,以第一个题来算分。
学生答题情况:(3)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大多数同学观点明确,但是不能结合材料,准确地把材料中的行为和知识点结合起来,而是单纯的回答这是一种什么行为;还有几个别同学评价的不是中年妇女的行为,而是保安的行为,审题不清不得分;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完整,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部分同学回答过于啰嗦,写的过长,盲目抄课本,没有明确的知识点。(4)大多数同学明确表明选作哪个题,选作1有个别同学写的菜名利用的不是题中提供的素材,也有同学写的不是菜名,如西红柿鸡蛋面、青椒肉丝盖饭。选作2的得分率不高,大多数同学只是从安全这个角度写了两点注意事项,未能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也有个别同学的注意事项不是炒菜过程中的,而是炒菜前的准备工作,可见审题不清。错别字过多,秩序写成制序,凉拌写成凉伴,个别同学选1答2,或选2答1,不得分。
17(5)(6)、本题“开放”,所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评判,分别是:“一个底蕴”即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两种途径”即科技创新、中西医结合;“三大主体”即党和政府的重视、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医疗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启示类答题思维的完美再现,即“态度+做法”必须皆有。其中“态度”方面很包容,学生答出“正确、公平、理性、合理、友好、良性竞争”皆可得分;“做法”方面含两个角度即对自己要反省和激励;对他人要接受和欣赏他人的成就,二者答其一就可得分。
学生答题情况:(5)题照抄材料,但存在高低级两种情况,低级是原封不动抄材料,高级适当求变,将材料中的语句顺序颠倒了;原因太宏观,离材料太远,如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制度的优越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民的团结等;主体缺少,表述不完整,如对人民负责、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科技创新、无私奉献等;原因与意义、作用、目的等题型的混淆。
(6)启示类答题,思维不健全,态度与做法割裂,不能答全;审题不清,提取关键信息能力较弱,导致答案“百花齐放”。首先未能提取到启示,朋友间,竞争等关键词;其次,学生没有抓取到完整的信息,导致答题偏离,会出现“如何呵护友谊”“竞争的作业”“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如何交友”等作答情况。
四、教学建议:
1、基础教学扎实严谨,落实双基,注重细节;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落实规范答题要到位;知识的整合,串讲要常态化,打破年级、专题的束缚,培养发散性思维;多让学生口述,提升表达能力,注重组织化答题,强调书写的美观及层次性,符合简答题的要点化答题。
2、回归教材,教材与社会现实有机联系,最后转化成有水平的答题。加强学生的基本功,书写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减少或避免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出现,扎实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12题(1)②,很多学生答出“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说明对于法律的三个特征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务实基础,落实双基,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多读多写;强调书写的规范性。
3、依据课标和教材,在教学中,通过适度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科语言表达的能力。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思考,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4、注重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讲解,“权利”和“权力”的含义及运用情况,和“义务”相对立的是“权利”而不是“权力”;注重本学科中核心知识点及核心字词的默写,做到答题中的关键字词不能出错;搜索中考及重大考试试题中的新型题型进行讲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面对新题型时能够得心应手;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时事热点,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见多识广。 5、深入研读并吃透课程标准,发挥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引领作用,在“研、学、用”上下功夫,让课标入脑、入心,成为备课、上课必带工具书,时常翻阅,经常研读;需重点关注山西中考的改革理念,不断学习与思考,把握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将“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真实情境任务”、“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四大手段自觉融入课堂和命题中;因材施教,抓住教材主干知识,要植根于学科的基本知识,这样方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注重课堂的知识整合,课本知识的框架要清晰,注重学生抓细节,文字书写,细化学生对知识的严谨性。总之,书写规范,条理化答题,学科专业术语严谨,以后教学多注重细节。今年试题学生普遍反映较去年简单,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得分不高的情况多有存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有些专有名词进行默写。
答题规范方面:一方面切记不要以词语、短语形式出现,要用句子将意思表达饱满清楚;另一方面有材料要结合材料,如13题(2)小题,有材料有观点,对应写清楚。作为刚刚踏入道法教学的年轻教师,无论教学还是管理,需要学习前人优秀之处还有很多,今后定要虚心、潜心、静心的努力工作,在曲折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