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观后感

前两天把期待已久的电影《夺冠》看完了,作为一个中国女排的铁杆粉丝,很激动,很感慨,也分享一些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肤浅看法。


是电影还是纪录片?

女排老粉看这部电影最好是先弄明白一个问题——这部电影究竟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电影。如果是纪录片,就要强调写实、还原,如果是电影,必然会有基于现实的虚构和改编,如果情节有不实之处,就当娱乐一下就好,不必过分强求。

事实证明,这是一部带一些记录成分的电影,并非纪录片,比如在人物的刻画和人物之间互动的小细节方面,都还是有几处虚构的成分。虚构可以理解,毕竟是一部商业片的定位,而且编剧也并非常年跟随女排训练和比赛的人员,如果虚构有助于观众更好的理解角色,也可以很实,但是有些地方的虚构还是让老粉觉得有点儿过于虚了。

比如对陈忠和的刻画就不是特别充分,最不能理解的是整部电影都没有提及他的名字。虽然陈忠和带领中国女排夺冠的次数不及郎平,但是也是带领第二代夺冠中国女排走出低谷的关键人物,雅典夺冠战役的惊天翻盘都是值得一生吹的无比高光的时刻,居功至伟。如果电影叫里约夺冠,我可以理解不提他,但是电影就叫夺冠,而且整个叙事背景就是从第一代夺冠女排到目前的第三代夺冠女排,而且围绕陈忠和也有很多的戏份,不提他全名着实有些奇怪了。


体育电影贵在正能量的传递

作为体育题材电影,又是那么国民度高的IP,又在国庆期间上映,如果通过这不电影,能给观众传达一种正面、热血、向上的正能量和女排精神,那就是成功的。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部电影基本还是算成功的。

电影把时间线拉到了最早五连冠的女排,把五连冠女排的夺冠历史和当时中国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寻求国际上的认可和自我国民意识的觉醒联系了起来,人民群众在为老女排夺冠揪心和欢呼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通过排球寻求一种“中国、最棒”,“中国、崛起”的正能量和认可。

在电影的开篇,导演用了不少的笔墨来刻画老女排训练的艰难和刻苦,以及教练的严格、或者说近乎严酷的训练。说实话,女排姑娘们训练流血的画面看的都有点儿揪心,我和妹妹都有点觉得这种训练场面的刻画会打退很多想以排球为事业的青少年…不过不管这个刻画是否完全准确,确实,没有什么冠军是得来容易的,有近乎魔鬼的训练,才能战胜近乎魔鬼的对手,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女排精神最核心的一部分。


关于郎导的刻画

看得出编剧想用很大的笔墨来刻画郎平,从郎平最早进入国家队默默的场边训练、到作为球队头号主攻助力老女排夺得五连冠的辉煌、再到海外执教后首次归国做中国女排的主教练、以及带领中国女排最新的黄金一代夺得里约奥运会的冠军…内容虽然详实,不过我认为关于郎平的刻画还是不够充分。

郎平在球员生涯上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但是郎平更加巨大的成功还是在教练生涯,而且更加来之不易。要知道郎平两次接手中国女排,特别是在里约周期接手女排的时候,是在中国女排青黄不接、极度困难的时候接手的,当时选拔的这一批新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冠军相的,也是通过不断的比赛和磨练,以及无数次失败的累积才逐渐强大起来。如果电影能够多刻画一些中国女排在里约周期中的艰难开头和上升历程,或许能够比单纯描绘打巴西的比赛更加生动。不过,毕竟是电影,在有限的时间不可能表达所有的内容,更适合取材一些更有爆点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也可能是我作为老粉过度了解女排,而导演假设的电影观众只是热爱中国女排未必了解中国女排的群体。

不管怎么样,每一代女排的冠军都得来不易,也都值得被放大和记录,去释放他们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团体运动集体的影响力。中国女排,我会持续支持你们的,下一届奥运会和未来也都要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夺冠》观后感)